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谱写群众满意工程新篇章

    ——紫阳县健全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纪实

    作者:贾耀卿 时间:2007-07-17 08:31 来源:中共紫阳县委组织部 字号: 打印

    中、省、市长效机制文件下发后,紫阳县委及时下发通知,对学习贯彻作出安排。各级党组织把长效机制文件作为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培训、党员日常教育的内容,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组织学习,熟悉内容,明确要求,吃透精神,把握实质。在落实上突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创新,分解细化措施,坚持一手抓长效机制建立,一手抓整改措施落实,通过深入落实整改措施推动长效机制建立,把长效机制建设的成效体现到党组织和党员解决突出问题、提高素质的行动上,实现了长效机制建设与落实整改的“两促进、双丰收”。

    健全落实乡镇党委、部门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领导有力、常抓不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把健全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推进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总抓手,明确责任,强化考核,做到领导、精力。工作、落实“四到位”。2006年以来,县委先后召开了6次常委会,四次全委(扩大)会,传达学习上级精神,研究贯彻意见,对基层党建工作部署安排。县委常委、党员副县级领导坚持“五个一”的联系点,每人分别联系一个乡镇、村、社区、学校和非公有制企业;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168个。结合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县委把乡镇党委、部门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换届考察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做到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安排、同步考核、同步奖惩。各级党组织普遍调整充实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责任制管责任人,责任人管一班人、上下结合、左右联动、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县委坚持每年表彰一次,去年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5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0名优秀共产党员、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今年又命名表彰了10个“五个好”乡镇党委、40个“五个好”村党支部、10个群众满意站所,树立起重视党的建设、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导向。

    以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为目标,健全落实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县委建立了党员干部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组织部牵头,纪检、宣传、党校等部门配合,齐心协力落实党员教育任务。一是集中学习培训。以县、乡镇党校为主阵地,以村电教播放点为主渠道,以乡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为重点,采取集中办班、组织生活会、书记论坛、党员讲党课、外出参观、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和市场经济、法律、现代农业科技等知识。2006年以来,全县各级共培训党员8262人。二是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在普遍设立党的建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岗位的同时,农村增加经济发展、帮扶群众、文明新风、村容管理、维护稳定,社区增加民情收集、公益服务、环境美化、维护和谐,企业增加生产经营、革新发明、遵章守纪、职工维权、建言献策等岗位。通过本人选岗、群众荐岗、党员议岗、支部定岗、党委审批,组织无职党员签责上岗,全县78%的无职党员上岗履责。不少党员深有体会地说:“党员由党来培养,一颗红心献给党,有职无职一个样,党员永远不下岗。”

    着眼于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健全落实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各级党组织创新载体,健全制度,拓展途径,畅通渠道,把保持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具体落实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具体工作中,一是大力推行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制。各行业、各领域党组织围绕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党员围绕履行职责、服务群众等,以共性承诺、岗位承诺、实事承诺为主要形式,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认真践诺。红椿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推行公开承诺制,组织全镇458名党员填写承诺书,今年全镇党员又承诺事项1216件。目前全县公开承诺的党组织和党员分别达到99%、88%。二是开展“双万”工程活动、深化“四个一”的帮扶制度。全县万名党员帮扶万户困难群众,采取“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落实一个脱贫项目、发展一项主导产业、教会一门实用技术”的帮扶措施,认真帮助解决农民增收减负、外出务工、弱势群体救助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健全群众意愿表达制度。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子,创新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和党务公开的方式,完善领导干部接待群众的途径,建立了民主议政日、乡村集中办公等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面对面地听取群众意见,现场答复解决问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立足于始终保持基层领导班子的生机活力,健全落实基层干部选拔配备的长效机制。一是切实提高发展党员开展质量,开拓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着重农村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支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少的问题。2006年,全县共发展党员228名,其中生产工作一线党员166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73%。二是全面推行公推直选、“两推一选”村级班子成员。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党员占90%,“双高双强”型人才占70%,45岁以下的占67%,具有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的占61%。三是多措并举,解决基层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在农村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努力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和生产一线中的优秀人才和经营者培养成党员,把其中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和企业优秀人才。四是组织推动与市场带动并举,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坚持抓在经常,落实在平时,每年指导各乡镇按不少于5%的比例倒排后进村,采取领导联村、干部驻村、强企代村等方式,实施综合整治、帮助建好班子、提高村级综合经济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xfw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