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岚皋 > 正文内容

    岚皋:“有业搬迁”破解深度贫困

    作者:陈延安 时间:2017-08-31 09:40 来源:岚皋县 字号: 打印

      地处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的岚皋县石门镇,青山叠翠,绿水欢歌。34岁的月星村村民伍先秘,站在老家那爿破旧的土墙屋前,指着山下新村一栋小洋楼说,那是自己去年才盖的新房子,他和母亲已经搬进去半年了。
      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伍先秘,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除却自己和家里的开销,所剩无几。房屋没法改变,娶媳妇更是难上加难,一连处了几个对象,最后都摇头而去。
      “看不上我家条件。”伍先秘说,虽然这些年来省吃俭用也积蓄了三四万元,可距离盖房娶媳妇还差得很远。
      去年,伍先秘家被确定为需要搬迁的贫困户,但是往哪儿搬?钱从哪儿来?后续生活怎么办?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安居乐业?干部和伍先秘都陷入了思考。
      2016年以来,岚皋将“稳得住、能致富”作为贫困户搬迁的“刚性要求”,将搬迁与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全域旅游结合,根据农户人口、智力、资源等情况,确定搬迁点,落实“一对一”帮扶。
      岚皋将这一做法称为“有业搬迁”或“先业后搬”。根据这一方式和原则,以及逐户统计和研判,最终形成了“四个一批”安置办法:即进城入镇一批、中心村“交钥匙”工程一批、本村集中安置一批、原地旧房改造一批。
      “我们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现‘有业搬迁’,一是瞄准乡村旅游,让安置点成‘景区’,二是壮大工厂企业,让群众成‘工人’,三是做强山林经济,让群众创富路,进而破解深度贫困,实现根本脱贫。”岚皋县委书记周康成说。
      伍先秘就是这一思路和理念的受益者。干部和他本人根据他家实际,确定就近搬到本村集中安置点。在政策帮扶下,伍先秘建起两间两层小洋楼,并被聘为生态护林员,每年有6000元收入,他自个儿依托不远处千层河景区,跑起个体运输,生意红火。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上门提亲的接连而至,伍先秘笑得合不拢嘴,再过一阵子,媳妇儿就要娶过门了。
      说起现在的日子,伍先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在的生活基本上是原来的梦,就是天天累,我也很幸福,睡着了都能笑醒了,还是国家好啊,政策好啊,社会好啊!”
      据统计,2016年以来,岚皋共实施“有业搬迁”3549户10800人,其中从事旅游等服务业1800人,进企业园区2100人,发展魔芋、蜂蜜等特色种养业2200余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叶苗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