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按照“支部+X+贫困户”要求,坚持打好总体战,既从支部、X、贫困户三个环节分别发力,又加强融合统筹力度,推动支部破难题、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把党的建设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
筑牢核心,提升领头力量。推行村干部绩效管理办法,将工资30%与年终脱贫攻坚考核挂钩;出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选用干部办法》《第一书记退出机制》,从正反两方面激励第一书记履职积极性;实行村“两委”委员定岗定责定报酬,800余名“两委”委员都有脱贫工作任务,人人带头发展产业。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县镇村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脱贫攻坚压力传导到村支部,支部因村制定脱贫规划,实行挂图作业、销号作战,同时在“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中,将脱贫攻坚列为主要内容,把带头致富、带动脱贫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标准。佐龙镇花坝村支部将“四讲四有”标准细化,要求每名党员有一至两项当家产业;滔河镇长滩村支部9名流动党员对村上脱贫攻坚提出11条合理化意见建议,2名流动党员引进柴胡、魔芋种植项目。
扶强产业,壮大“X”环节。全县聚力打造“巴山画廊·硒有岚皋”品牌,大力发展富硒观光、富硒生态、富硒种养三大特色产业带,扶持劳务、烤烟、魔芋、畜牧、蔬菜五个农村产业,建设林产一体化、茶叶、核桃、生漆、珍稀苗木花卉五个山林经济示范园,提升南宫山、神河源、千层河、岚河漂流、蜡烛山五个旅游景区,为群众产业脱贫提供广大空间。县委出台《产业脱贫扶持办法》,投入、争取扶持资金1000万元,通过金融扶持、用工奖励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电商企业等产业实体,与贫困户建立订单销售、劳务用工、入股分红等利益链接分配机制。明富魔芋公司在蔺河镇茶园村、立新村、蒋家关村、草垭村建立魔芋基地5000亩,与250户贫困户签订订单销售合同,企业今年新增产值1000万元,订单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
引导群众,激活内生动力。29名县级领导每月1—3日,组织各镇党政班子、村“三委”成员和第一书记,到包联贫困村召开群众会,面对面宣讲扶贫政策、鼓励脱贫志气。大力弘扬“忠勇刚烈”巴文化精髓对群众脱贫的激励作用,积极选树岚皋十佳道德模范、感动岚皋十大人物等先进典型,涌现出一批“国字号”先进模范,有力地激发了贫困群众自强自立精神。县政法部门清理关闭无证棋牌室55家,出动警力打击赌博之风500余人次,72个贫困村组建红白理事会,建立农村“懒汉”低保、五保政策动态评议机制,倒逼贫困群众想发展、谋致富,将所有精力集中到抓脱贫攻坚上来。
明确定位,力争三赢共进。根据“支部+X+贫困户”模式特点,明确各支部要充分利用政治和组织优势,发挥沟通联络、利益协调作用,为X环节主体搞服务,在群众中当领头羊,统筹协调利益一体化;督促产业实体发挥市场优势,提供销售渠道、负责技术指导;引导贫困户出劳务、出土地,提供初级产品,在支部引领和产业实体市场保障下增产增收。一年来,72个贫困村支部累计为企业、园区协调土地流转1.5万亩,调解与贫困户利益纠纷600余次,引导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6个;5个市级龙头企业、28个现代农业园区、228个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与周围贫困户签订了就近劳务或土(林)地租赁协议,与近3000户贫困户建立了利益链接分配机制;72个贫困村70%的农户有了脱贫产业,摆脱过去的单干方式,融入到产业化的大生产中,获得了地租、劳务、种养殖品销售等稳定渠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