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岚皋 > 正文内容

    岚皋:精神扶贫助推精准脱贫

    作者:陈洪海 陈延安 时间:2017-09-07 09:47 来源:岚皋县 字号: 打印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自己再不加紧干,就说不过去了!”8月22日,笔者来到岚皋县官元镇古家村,见到了正在接天莲叶间清理杂草的寇安富。他左手拄着拐棍,右腿一半陷进了泥里,泥浆沾满了裤腿、衣袖和布满汗珠的额头,等他抬起头来,笔者看到了那张灿烂的笑脸。
      左腿伤残、靠着拐杖和右腿支撑、一只手劳作的寇安富,这些年来从没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硬是靠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与妻子一道,每年种植有机莲藕和大米,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不仅送出了两位大学生,还在政府帮助下盖起了楼房,如今已成为岚皋家喻户晓的脱贫励志典型。
      扶贫先扶志。2016年以来,岚皋通过树典型、重扶持、抓治理等途径实施精神扶贫,助力勤劳脱贫,全县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的群众达30余户,200余人主动放弃争当贫困户,600余人通过说服教育不再争当贫困户。

      树典型,勤劳脱贫有榜样

      前不久,在岚皋广泛传播着一个故事:“‘羊嫂’刘成兰的脱贫劲儿”。这位仅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在丈夫重病、儿子上高中的情况下,一人养了103只羊、5头猪,种了15亩地,凭着吃苦耐劳撑起了整个家。
      刘成兰是岚皋众多群众典型中的一个。去年以来,岚皋在全县广泛开展了多达10余个类型的评优树模活动。其中,针对等靠要思想,开展了“自强脱贫标兵”、“勤劳致富典型”评选活动;针对乱办酒席收礼之风,开展了“移风易俗新村”、“新民风建设先进村”评选活动。
      据统计,一年多来,岚皋在各行各业累计评选出先进典型200余人,其中“自强脱贫标兵”和“勤劳致富典型”130人,实现了村村都有。12个村被列为新民风建设先进村,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一个集体获“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0余人获省级扶贫类表彰。
      心中有榜样,行动才有力量。为让典型更加深入人心,岚皋大力开展讲好典型故事、传播自强精神和健全关爱机制三项行动,通过网络、微信、电视、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让自强脱贫典型得荣誉、享尊重、受关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城关镇万家村贫困户王安新便是受感召者之一。几年前,妻子离他而去,他一度变得颓废,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一天无所事事。这两年,在寇安富、刘成兰等典型的感召下,他毅然决定振作起来,如今40亩烤烟已大获丰收,圈里羊肥牛壮,庄稼长势良好。
      “广泛树立和宣传典型,是实施精神扶贫助力勤劳脱贫的突破口。树一个典型,带一方群众,形成自强不息、勤奋刻苦、厚德向上的良好风尚,进而激发脱贫攻坚新活力、催生新动力、凝聚正能量。”岚皋县委书记周康成说。

      重扶持,勤劳脱贫得实惠

      “这么好的扶持上哪儿找?只要自己再稍稍努力,哪愁挣不到钱?哪有日子过不好的?”蔺河镇蒋家关村邹武平望着槐树林下自家那郁郁葱葱的魔芋笑开了花。
      今年38岁的邹武平,过去一直在外打工,没挣到什么钱,还患上了骨髓炎。回家后,无所事事,在当地发展魔芋种植虽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他看不上这个“种地”活。去年,镇村根据贫困户实际困难及需求,从地块、籽种、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精准帮扶,当年就有了很好的收益。
      邹武平眼红了,心动了,找到村上要求种魔芋。今年,村合作社流转的槐树林免费分给他30亩,魔芋公司又支持他10400元用于购种和请工。如今,邹武平看到眼前魔芋的好长势,已经估摸着收入:至少可收鲜芋1万斤,收入两万元。
      邹武平从“不动”到“行动”得实惠,缘于岚皋大力扶持优势产业的政策设计。2016年,《岚皋县产业脱贫扶持办法》出台,对符合条件的产业扶贫企业、园区、合作社,给予金融、资本、项目扶持以及用工等奖励,并明确新兴经营主体反哺贫困户的比例。同时,对自主发展产业脱贫户,提供5万元、3年期限、免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5321”普惠性金融贷款及最高3000元奖补,县上还拿出“担保金”,撬动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产业脱贫贷款3亿元,惠及贫困户1.2万户、企业32家。
      一项项扶持,真金白银;一个个产业,欣欣向荣。勤劳脱贫得到大实惠,群众不再眼羡等靠要“蝇头小利”,全县主动要求从兜底脱贫转为产业脱贫的户达300余户。
      “大力扶持农村优势产业,吸引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让勤劳得实惠,让苦干获尊重,在岚皋把勤劳苦干的脱贫精神立起来!”岚皋县政府县长杨义龙介绍道。

      抓治理,勤劳脱贫少牵绊

      俗话说:“只勤不俭,好比使了空底碗。”当前令群众苦恼的负担和“不俭”,便是愈演愈烈的人情风。“炮子一响,鸡鸭白养;一年下来,等于瞎忙!”群众这样描述人情负担。
      少了人情债,脱贫才能跑得快。岚皋在全县扎实开展了狠刹人情风、赌博风专项治理活动,125个行政村11个社区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毒禁赌会,下大力气减轻压在群众身上的“隐性负担”,改变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及懒惰成性的习惯。
      红白理事会在全县率先全面铺开。各村组各社区召开群众会议联名约定,除婚丧嫁娶外,一律不得操办、收礼,村组社区干部一律不得参与和主持非婚丧嫁娶喜会。
      现住在石门镇芙蓉村贫困户安置小区的宋仕爱,对此深有感受。六个月前,他从山上土坯房搬入小区居住时,也想“摆几桌”“收点礼”,却被村组干部制止了。当时,他也非常气愤,怒怼干部:“我又没端‘铁饭碗’,有啥不能办的?再说,还是20年前父亲去世办了的?凭啥不让办?”
      村组干部耐心地给宋仕爱做工作:“安置点106户,你今天办,别人给你送,别人明天办,你还得给别人还,当时收礼畅快,过后还礼却很苦,最终都是吃了喝了!”
      宋仕爱好好想了想,的确是这么个理,最终请了十多个乡亲帮忙,简单而热闹地搬进了新家,整个小区也没一户乔迁收礼,共节省花销100余万元,群众交口称赞。
      “倡导移风易俗,遏制铺张浪费,减少人情消费,正是为了减少脱贫牵绊,增加群众收入,加快脱贫步伐,培育文明新风。”岚皋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应梅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全县人情消费整体下降1/3,累计为群众节省花销3600万元,间接带动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200元,直接巩固脱贫成果2000余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