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白河 > 正文内容

    让贫困搬迁户有了“家”的感觉 ——白河县社区工厂夯实“后搬迁时代”工作纪实

    作者:李译 李盛浩 时间:2017-09-26 08:48 来源:白河县 字号: 打印

      白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属于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十二五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有6万人。今年以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首战之役,白河县针对部分安置社区所在地贫困程度深、基础产业薄弱和大部分贫困群众都是靠劳务输出就业这一现状,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目标,积极落实“先业后搬”,通过开办“社区工厂”,让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留守儿童和老人”有了“家”的感觉。

      社区建厂 挣钱顾家两不误

      张朝春一家是白河县冷水镇三院社区的贫困搬迁户,在社区工厂工作了半年多时间。“虽然月收入只有2000多块,比过去在外打工赚得少一点,但现在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
      冷水镇三院村属贫困村,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较多,无集体经济实体、无村办企业,劳务输出为百姓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大多数家庭都过着“男出门、女看家”的生活。尽管男壮年劳力常年在外辛苦务工,但主妇在家没有就近就业挣钱的岗位,只有守着“一亩三分薄地”过活。家庭过日子一家老小日常要花销,一年到头来零打碎敲,还是存不下整钱,日子照样过得紧巴巴。冷水镇通过多方考察,反复动员长年在外务工的蔡正祥回乡创业,2013年在冷水镇三院社区成立了宏利源制衣有限公司,主要为福建泉州市宏利源公司生产加工宏利源牌衣服等系列产品,年产量20万套,产值2000万元以上,产品出口欧美、非洲等地,当年解决附近40余人就业。今年初,蔡正祥又在西营镇天逸社区建立了1家分厂,用工人数达到50余人。
      过去通过调研走访发现,贫困户住房条件普遍较差,但普遍存在想搬迁却不搬迁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故土难离,另一方面更多的却是担心搬出来后没有固定收入。白河通过返乡创业创办社区工厂,使搬迁群众能够灵活就业,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搬迁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天顺社区鸿远电子厂是双丰镇积极探索“党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扶贫模式而协调引进的招商项目,是一家专业生产、研发各种麦拉式小型喇叭、电脑周边产品为主的制造厂商,生产出的产品将发往总厂统一销售。目前,工厂整体运转情况良好,生产订单稳定,解决贫困搬迁户60余人的就业问题。
      据了解,白河县社区工厂加工产品大部分工序需要手工完成,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要求不高,搬迁户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上岗操作,尤其适合不能外出打工需要照顾家庭的妇女就业,对于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其他就业方式无法比拟的。

      创业就业 提供便捷式服务

      白河县在鼓励“能人老板返乡创企业、技术骨干回乡创新业、百姓在家门口创家业”的同时,加大搬迁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利用全方位的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搬迁群众加快转岗就业,自我创业兴业。同时,通过开发社区管理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帮助迁居到社区家庭妇女等弱劳就业。全县初步形成了“住在山下、挣在山上”、“住在城镇、挣在企业”,“住在社区、挣在工厂(园区)”等多种就业增收渠道。目前已建成服饰加工、产业制品、电子元件等多个产业项目进驻社区。
      天尔秀服装厂位于茅坪镇枣树社区,茅坪镇鼓励返乡能人创业,在社区兴办服饰加工厂,年产200万件服装销往安康、西安、宝鸡、汉中等地,年产值达8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80余人,目前已解决50余名搬迁户就近就业。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强音奏响,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白河县顺应时代潮流,确立推进返乡创业、打造“归雁”经济的思路,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返乡人员创业等在安置社区兴办工厂,打造了农村居民脱贫致富的“社区+工厂”就业新模式,帮助贫困广大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搬迁后就业问题。
      白河县永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该县打造“社区+工厂”就业新模式的示范典型,该公司位于茅坪镇茅坪社区,成立于2016年3月,由白河县务工能人陈绪春创办,公司主营农业实用技术开发、食用菌生产销售及其它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已建设日产10吨杏鲍菇标准化生产线一条,于2017年元月正式投产,计划年产杏鲍菇3000吨,产值24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个,目前已吸纳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4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21人,职工月平均工资达2700元。截至目前,白河县已创办社区工厂33家,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2000余人,初步实现了就近就地城镇化的目标。

      干劲十足 自力更生好生活

      车间里、机床旁,工人们个个信心满满,劲头十足,热情高涨,贫困户袁嫂子感叹道:党和政府好,咱们穷人的心事难处啥都想得到!以前我们那口子年年出门,家里生活要花销,我在家又没合适地方挣钱,年年到头揭不开锅。拖了后腿当了贫困户,我自己都羞愧。现在好了,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顾家。只要吃苦肯干,技术熟练了月月都能挣个两三千。我们那口子挣得钱全部都存下,我挣得钱一部分贴补家用,一部分还想年底脱贫搬到政府安置的新房时置办点新家当。新家新样,喜气洋洋的好日子肯定还在后头哩!
      如今走进社区,路边打麻将、斗地主,无所事事的人少了。通过社区工厂的兴起,社区的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在社区工厂找到了工作,他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为白发苍苍的父母尽孝膝下,给懵懂无知的孩子关怀抚慰。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减少了很多,社区居民把心思都放在难得的工作机会上,社会风气全面好转。很多在工厂上班的妇女知足地说:“在厂里打工活路比较轻松,收工后还能照顾家人,真是一举两得啊”。
      据了解,白河县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全覆盖。”的目标任务,未来三年,白河县将以服饰加工、产业制品、电子元件为主的龙头项目引领,培育形成“公司+社区工厂+搬迁群众家庭作坊”的产业发展模式,突出解决订单、技术、品控、销售等社区工厂解决不了的问题,以连锁的方式覆盖白河县78个新型社区,培育返乡创业创办社区工厂老板50人以上,带动就业5000人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