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村部建成使用,我们村干部有了办公室,党员有了“充电站”,群众有了“议事堂”,以前那种“公章随身带,办公靠膝盖,会议流动开”的历史被改写啦!”提起刚建成的村部,已担任了20年村干部的汉阴县涧池镇光荣村党支部书记彭先杨面带喜悦、有感而发。
2003年以来,汉阴县累计筹资近1200多万元,新建村级办公楼88座,改建村级党员活动室52所,全县179个村全面实现了村级阵地公房化目标。去年7月,该县又借中、省、市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机遇,在全县47个村中掀起了新一轮新修、重建和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热潮。一项赢得民心的决策,迅速成为广大基层党组织的自觉行动。
科学规划 多元融资
“坚持建设规划的前瞻性、统一性和实用性,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为‘阳光工程’、‘精品工程’、‘廉政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这是汉阴县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提出的硬性要求。几年来,汉阴县坚持这一原则,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综合考虑文化大院、村卫生室、村计生室、村警务室的配套建设,确保了活动场所“一室多用”,避免了重复建设,有力增强了村级活动场所在凝聚人心、规范活动、推动工作方面的作用。
汉阴县平梁镇安合村是2006年省委表彰的先进村级党组织。为了建好村级活动场所,该村自发到四川参观考察,在借鉴陕南设计方案一的基础上,请县城建局设计室设计了一套集川西风格和陕南特点为一体的建筑方案,为全县修建2层村级活动场所提供了统一的图纸标准。目前,一栋利用原村办小学闲置校舍改建的两层村级办公大楼拔地而起,成为了该县村级活动场所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据介绍,该县4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村,都统一采用陕南方案一和“安合”方案,基本实现了“风格统一、规划超前、功能配套”的建设目标。2007年3月,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现场会到该县安合村和军坝村参观,并对该县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坚持捆绑资金搞建设,采取县级奖补、部门帮扶、整合资源、盘活资产、预租收益等方法,多方筹措资金,解决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资金的短缺。县委先后出台了《汉阴县村级阵地公房化建设资金分级投入办法》、《汉阴县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以奖代补”实施办法》,规定:对新建和改扩建的村,视其活动室的建设质量、规模,每个村奖励3000-10000元。几年来,该县县级财政拿出近80万元,县管党费配套近50万元,部门帮扶近40万元,拉动乡村两级筹资近1000万元,用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为了帮助基层最大限度的降低建设成本,该县组织部还协调城建、国土、计划等部门,减免招投标费、质检费、土地出让费等相关费用,开辟“绿色通道”从优从速办理手续,有力保证了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有序推进。
严格监管 打造亮点
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四制”要求,建立县、乡、村三级联管机制。县委、乡镇党委、项目村分层签订工程建设责任书,实行工程进度半月报告制,定期通报工程建设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确保村级活动场所项目建设任务按时保质完成。为严把工程质量关,该县委托安康长达汉阴监理公司,对47个项目村的工程质量进行统一监理,邀请6名质量监督人员分片监督。县委组织部、县城建局、县计划局组成质量及工程进度督导工作组,巡回47个项目村加强质量监理,现场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项目村成立质量监督小组,138名党员、184名群众代表直接参与监督和管理,有效化解了“质量监管难”问题。
为了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为“精品工程”,该县结合“一线两翼”党建示范带建设,坚持“五个统一”的方法,整体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水平。即:统一制定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办法,统一制发党建工作制度牌、党员先进性承诺管理牌,统一配备标准一致的办公桌椅,统一配发电视机、VCD和远程教育设备,统一办理集体土地证书和房屋产权证书,确保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产权的“国有化”。去年以来,该县先后为50多个村,配备“村村通”设备40套、电视机45台、VCD50台、党建工作制度牌43套、办公桌椅400余套、电脑2台,有力增强了村级活动场所的整体功能。截至目前,该县47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村,已有30个新、改建项目村竣工交付使用,其余17个也正在紧张建设中。
拓展功能 筑牢政“基”
该县围绕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党员 “参政议政中心”、农村“便民服务中心”、老百姓“信息文化中心”,积极拓展功能,强化作用发挥,有力增强了村党支部的“三力”作用,巩固了党组织的执政基础。
涧池镇花果村地处镇北丘陵地带,因“三季有花、四季有果”而得名。过去,该村治安状况差、党组织生活不正常,群众怨气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该村对原有村部进行了改造,建起了篮球场、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和文化娱乐设备,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召开各种会议、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慢慢的,党员的党性意识增强了,群众的怨气消除了,干群关系也融洽了许多。在该村采访,村党支部书记阮家兵告诉我们:“过去我们开会要发洗衣粉、肥皂,现在只要村上“喇叭”一通知,20分钟就可以召开村民大会”。如今,走在花果村的通村水泥路上,两边是鸟语花香、枝头是硕果累累,农家乐隐逸在竹林果园间,到处彰显着和谐、文明、富裕的小康氛围。
阵地建设凝聚了人心,聚集了人气,形成了发展的合力。如今,当你走进汉阴农村,老百姓会自豪地告诉你:“农村最漂亮、最壮观的建筑就是村级活动场所和学校”,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基层党组织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记载着该县筑牢执政之“基”的信心和实施突破发展的决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