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扶贫信息 > 正文内容

    汉阴旅游产业扶贫“六个带动”促贫困户增收

    索引号 719776475-GK-2017-114855 发布日期 2017-10-09 11:12
    来源 汉阴县
    内容概述 汉阴旅游产业扶贫“六个带动”促贫困户增收
    【字体: 分享:

      十三五以来,汉阴县旅游产业紧紧围绕“旅游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工作思路,以旅游为载体,以脱贫为目的,以打造两条主题乡村旅游线路产品为目标,按照省、市旅游局及县委、县政府关于产业扶贫工作部署,狠抓落实,全面制定了旅游产业扶贫“六个带动”工作措施,为进一步做好汉阴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支持全县扶贫大业,推动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六个带动”贫困山区旅游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的路子。

      产业政策带动

      政策引领撬动产业发展杠杆,2017年以来,为充分发挥旅发委统筹发展职能,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先后制定了《汉阴县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汉阴县关于加快推进汉阴县A级旅游景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汉阴县关于促进汉阴农家乐农家客栈提升发展的指导意见》《汉阴县关于对优秀地接旅行社进行奖补的实施意见》等实施意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利好政策,同步考虑建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力求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撑引导,联动各部门、吸引旅游市场、撬动民间资本,形成“一业兴百业,百业扶万家”发展氛围,从而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助力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旅游景区建设带动

      以建设中国首个开放式移民生态博物馆为目标,实施汉阴县凤堰古梯田景区的开发建设,将古梯田作为文物、把当地群众现实生活作为“展品”,建设一座开放式的移民生态博物馆,创新开展景区带动旅游产业扶贫工作,凤堰古梯田景区先后被国家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美丽田园”,从2012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揭牌至今,每年涌入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的游客不断攀升,尤其在每年油菜花开、水稻黄熟之际呈现旅客“爆棚”景象,实现年均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通过旅游经营、劳务付出等形式直接带动了广大村民脱贫增收,景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6108元增加到2016年的9273元,4年内人均收入增长3165元,增幅51.81%。
      当前,汉阴县围绕“两湖两峡”水利风景区、龙寨沟景区、特色小镇等景区建设进一步推广“凤堰模式”,将景区建设带动脱贫攻坚工作引向深入,实现纵横全覆盖,逐步实现旅游发展助力贫困户增收。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打造带动

      围绕打造一条独具汉阴特色的“陕南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按照“旅游产品+贫困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旅游和相关产业的融合,走出一条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新路子。一是壮大节会经济,打造四季旅游主题旅游季品牌。精心策划筹办油菜花旅游季、荷香旅游季、稻香旅游季、冬季养生旅游季,有效承接全县“全天候”旅游推介和“主题季节游”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文化旅游活动、农副产品促销、富硒美食品推荐等系列主题活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节会经济效益,打造汉阴“四季旅游”乡村旅游品牌,以此为平台将“千车万人游汉阴”旅游自驾行、汉阴民俗巡演、魅力汉阴摄影大赛、“二月二”祀花祈福庙会、特色富硒产品展销等相关活动引入试点村,借助节会经济,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招商引资,促进群众增收;二是整合旅游扶贫村旅游资源,通过市场摸底调查,相继推出夏季夏令营、清凉文化旅游节、秋季研学旅游、冬季年货会等,逐步推介旅游扶贫重点村。目前已推出2016年汉阴首届山民集货会暨养生庖汤会、“凤堰梯田美、太行古茶香”、2017年汉阴“饮水思源”社会实践夏令营、2017汉阴首届清凉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旅游产品,累计已为承接活动的旅游扶贫村增收10万余元;三是推出旅游扶贫订单认购带动脱贫户增收。积极组织本地有实力、有担当的涉旅企业开展旅游扶贫订单认购计划,通过认购贫困户农副土特产品带动脱贫,经过前期走访、调研,目前此项工作已启动企业订单接收工作。

      十镇十村建设带动

      实施旅游扶贫示范工程,打造特色产业,按照省市关于旅游扶贫示范工程建设工作要求,制定《汉阴县“十镇十村百户”旅游扶贫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十三五建设项目清单,明确旅游村镇建设目标,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对工作实行考核奖惩,定期组织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及时通报情况,狠抓整改落实,确保了各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为旅游村镇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做好旅游扶贫示范工程,在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完善乡村旅游业态,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在示范基地漩涡镇及凤堰古梯田景区,通过政策引导、结对帮扶、扶贫培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截至目前,已开办宾馆5家、特色餐饮20余家、特色农家乐50余家、农家客栈20余家、手工作坊5户,专业合作社5家、旅游商品销售企业4家,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人均增收9000余元。十二五以来,汉阴县被市政府授予“安康市重点旅游村镇建设工作先进县”,城关镇龙岭村、三元村大兴社区先后被省旅游局授予“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被市政府授予“安康市乡村旅游示范村”荣誉称号,民康生态园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绿食苑、紫薇园、金凤山庄、茨沟水库农家乐4家农家乐荣获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吴大松、吴大平、冯国忠、刘光辉、刘泽平、唐成勇等6人荣获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鑫遥农庄等50余家农家乐被市政府授予“安康市乡村旅游经营示范户”荣誉称号。

      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带动

      开展旅游扶贫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将乡村旅游扶贫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组织涉旅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提升涉旅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接待水平。自2014年以来,先后举办安康春来早暨汉阴油菜花旅游季涉旅从业人员培训、乡村旅游管理培训、汉阴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培训等培训,累计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大幅度提升了直接或间接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为汉阴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旅游企业带动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关于“万企万村”帮扶脱贫工作精神,号召本地旅游企业广泛参与旅游产业扶贫。当前,安康博元实业公司主要发挥从事凤凰国际酒店经营管理、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等综合性优势,成立博元公益组织,以倡导环保、捐资助学、扶贫帮困和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公益事业,先后开展公益扶贫活动800余次,共投入公益资金500余万元,影响和带动民康公益、领航公益等10余个公益组织相继参与到扶贫帮困事业中。一是资金扶贫,捐赠40万元成立贫困儿童救助基金,出资50万元成立“博元扶贫帮困基金”,并决定每销售一套住宅就拿出1000元,酒店每入住一间客房就拿出10元投入到“博元扶贫帮困基金”,酒店盈利全部利润投入“博元扶贫帮困基金”。同时,公司员工也积极响应,从员工298人中工资高于2000元以上者,每月再拿出1%投入基金账户;二是志气扶贫,不仅仅只是对帮扶者物质层面的直接扶贫,对水源地观音河镇村民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解读中国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脱贫形势、脱贫政策、脱贫责任,让贫困户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达到脱贫;三是技能扶贫,利用博元公司中西餐烹饪、糕点制作、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物业服务、建筑施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组建“博元”讲师团,有计划、有组织地开班授课,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并聘请种养殖方面的专家,深入村组院落、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传授致富技能,让更多人“一技在手,一生无忧”;四是种养殖扶贫,在条件成熟的贫困镇村建立生态蔬菜、生态家禽、生态水产种养殖基地,提供种子、猪崽、鱼苗等,协调专家指导,由群众负责种养殖,再由酒店收购自用并向外地市场销售;五是岗位扶贫,通过对现有岗位、业务拓展的岗位情况进行梳理,计划2018年面向贫困地区人口提供200个岗位,预计产生就业工资500余万元;六是教育扶贫,出资50万元的订购5000套爱心书桌,捐赠5万元助力“爱心助圆大学梦”,捐资6万元为安坪小学修建座爱心桥,捐资5万余元为大坝小学修建操场,为大坝小学、渭溪小学建设垃圾回收站,为山区30余所学校贫困学生、贫困家庭送去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以及帮扶资金,让深山里的孩子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七是环保公益+扶贫,签发环保倡议书4.98万份,向全县中小学生赠送环保餐具12000余套,订购价值50万元的玻璃杯12万只发到水源地村民手上,呼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同时成立“博元御源军”,进行环保知识宣讲、垃圾分类等培训,签订了《垃圾清运保洁协议》,每月进行考核,合格者发放每月1000元工资,实现了扶贫加环保双赢的目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汉阴县将按照建设陕南重要休闲度假中心和乡村旅游基地工作目标,进一步做好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推动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围绕游客观光旅游、农事体验、产品购物、餐饮住宿等消费环节培育市场主体,变输血为造血,走出一条贫困山区旅游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的路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冯文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