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几年发展,女娲故里平利县已成为全国绞股蓝第一县,西北名茶大县,全市环保工业四强县,三个旅游重点县,新农村建设成为省市示范县……奇迹是怎样产生呢?
“我们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比的是干部素质,拼的是干部作风,走的是科学发展之路。”
这是平利县委决策层的共识。为进一步提高干部素质,加快和谐社会建设,2007年该县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这也是贯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又一重大举措。全县12个乡镇61个县直部门及中省驻平机构的5362名干部职工参加活动,通过以县委书记为首的县级24名党员领导干部、51名部门党员领导和34名乡镇主要领导挂片包村、选派100名干部轮岗锻炼、集中学习教育整改等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干部把握政治方向、科学决策、创新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依法行政的“六种能力”,增强大局、责任、发展、服务、法制和求真务实意识的“六种意识”,推动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干部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已成为平利人民的共识。2003年,在平利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启首年,县委、县政府把2003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以“树正气、讲团结、抓落实、促发展”为主题,在全县干部中开展作风大整顿。县级领导率先垂范,从“三减少一增加”入手变作风,“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应酬,增加到基层调研、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县直部门从改进服务态度、改善投资环境入手,从群众不满的地方改起,实行首问责任制,岗位座位牌制度,有效刹住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风气。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刚刚结束之时,该县又迅速启动了为期半年的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把先进性教育成果及时在广大干部中扩展,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改进干部作风,保持广大干部的先进性。
“要持久地保持这种发展态势,关键看干部有没有持久的热情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就在于我们是否有一套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和一套科学的目标考核管理体系。”
提起该县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给全县干部影响最深的是,近年来凡是在年度考核排名第一的,不管是乡镇还是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被重用了。去年年度考核排名第一的三阳镇,党委书记交流到县人事劳动局任局长。前年年度考核排名第一的县财政局局长,被推荐提拔为县级领导。在年度考核排名老末的,1名党政主要领导予以降职,2名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对1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该县的这套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是,把民意与实绩、平时表现与年度考核、潜绩与显绩相结合进行全面综合考评,年初以“任务书”的形式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人,采取阶段检查、季度考核、半年通报、年终综合考评的办法,对计划生育、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稳定和特大安全事故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在结果运用上,坚持与干部的升降去留、评优树模、经济待遇相挂钩,重奖重罚,奖出激情,罚出动力。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该县建立了《不胜任领导干部末位淘汰办法》、《科级领导干部职务管理办法》、《平利县全委会票决任免干部试行办法》和《干部试用期制》等一系列的制度,阳光作业,透明操作,切实保证了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的公开、公正、公平。在民主测评上该县坚持考察前公示,考察中民情走访、民意测评,提拔任用前向社会公告,凡民意测评低于60%的、任前公告期内有不良反映的、试用期考察不合格均不得提拔。惟才是举,惟民意是用,平利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是这样被调动起来的,他们的激情和活力就是这样被激发出来的,持久地保持下去的。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要把全县516个基层党组织建成516个战斗堡垒,一万余名党员树立一万面旗帜”。
近年来平利县在加强农村基层建设中,不断强化措施,创新载体,开展“实事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意识,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万余件。开展“堡垒工程”,提升农村党建服务产业建设水平,村“两委”成员带头发展产业,建点联户兴产业,建立产业示范点(园)3000多个,帮带群众4000多户。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推行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通过支部加协会,协会带农户,全县组建各类产业专业协会262个,共带动农村产业大户发展4912户,带动茶园面积由3万亩发展到12万亩,茶饮产业年总产值由2500万元增加到1.5亿元,年养蚕发种由3.5万张增加到6万张。在汉白路、平镇路、岚镇路沿线的城关、长安、大贵、老县、广佛、八仙“三线六镇”,开展党建示范带创建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群体。以“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产业经济富村、民主法治管村、优化环境美村”为内容,开展“五村建设”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上,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目标,在全县农村组织开展了“把非党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或村组干部、把贫困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或村组干部”的“双向培养”活动,先后有258名致富能人被吸收入党,296名致富能人当选村组干部,1266名还不富裕的党员通过发展产业走上致富路。全面推行先进性明白承诺卡制,通过提诺,议诺,定诺,评诺,为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了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感慨地说,“以前我无“为”,是没找到“位”,有了“位”我的作用不是就发挥出了。”群众说,“现在的党员好那里有困难就往那里赶,他们是群众发展的靠山,生活上的帮手。”
一次次教育孕育着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创新催生一次次飞跃。2003年该县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列;2005年又跨入“十五”陕西经济增长最快县行列,连续6年保持“国家科技进步县”荣誉称号。2006年社会经济发展四项考核指标均居全市榜首,2007年上半年社会经济发展四项考核指标再位居前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