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新一代紫阳茶王孙宏军真是乐开了怀。刚刚落幕的春茶销售热潮中,借助紫阳富硒茶文化节的影响,他麾下的盘龙茶场加工春茶过40吨,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00万元。“按照今年夏茶市场形势,加上夏秋茶,我今年产茶将会突破80吨,实现销售收入过1000万”,面对记者的询问,他一脸的兴奋。茶文化节的扩散效应余响不绝,日前,省发改委正式对该县申报的陕南突破发展项目,紫阳富硒茶加工示范工程建设给予了立项扶持。该项目总投资4517.38万元,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实现原料基地建设的无公害化并进而达到有机化,使茶叶加工全面实现规范化、机械化、标准化,促进茶园种植生态化,有效提升茶叶品质。近年来,紫阳实施了“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战略,全力推进茶、桑、畜三大主导产业建设,并把茶叶作为三大产业之首率先突破发展。该县以市场为导向,以富硒特色为依托,紧紧围绕“三个提高”(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业名牌、提高整体效益),狠抓茶园基地建设,大力推广茶叶加工机械,积极培育壮大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着力整顿规范茶叶市场,努力开拓茶叶销售市场,挖掘整合紫阳独特的茶文化,大力促进产业化经营,逐步走出了一条基地+茶叶加工企业+服务企业+旅游观光的特色产业路子。全县现有15个茶叶基地乡镇,茶园总面积20万亩,其中新建良种丰产茶园8万亩。2006年产茶1688吨,名优茶占42.8%;茶业产值8600万元,实现茶叶综合收入1.3亿元。全县共新建小型名优茶加工场157个,培育骨干加工企业12家。紫阳毛尖和紫阳绿茶两大系列10个品种的产品,在国内外各类质量评比中先后获得20多项大奖。抓住“东桑西移”的机遇,该县积极建立“企业+协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桑园管理,推广先进技术,改善饲养条件,增加养蚕批次,扩大饲养规模,提高养蚕效益,促进了蚕桑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共有丰产桑园6万余亩,年养蚕5万余张,产茧2000吨以上。在畜牧产业建设中,该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带动战略,以改良品种为重点,把握科学喂养、疫病防治、市场营销三项工作,促使畜牧产业平稳向前发展。为推进全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该县不久前成立了正科级规格的畜牧兽医局,作为县政府主管畜牧兽医工作的直属事业机构。在全县25个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在全县所有的行政村设立动物检疫员,依法承担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动物疫情报告、兽药监督管理的政府公益性职能。如今全县95%的农户均从事畜牧养殖,畜禽肉蛋年总产达到1.8万吨,实现总产值近2亿元,畜牧业在整个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达到21.3%.围绕富硒绿色产业,该县不断加大科技工作力度,不断开发新的科技项目,不断提升产业科技含量。自去年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以来,该县共选派24名科技特派员下派乡镇、入驻村组,围绕茶叶、蚕桑、畜牧、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科技服务。一年中,全县科技特派员共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6项,建立科技示范点26个,示范面积800余亩,辐射带动面积1万多亩,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00期,参训人员1万余人次,印发实用技术资料3万多份,培养农村技术骨干1000人,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00多万元。日前,该县又从相关部门选拔了57名科技特派员,派向主导产业建设重点乡镇、急需科技辅助的种养大户、科技意识强的科技示范乡村以及县上确定的重点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据该县科技部门透露,紫阳今年共有农业攻关项目富硒特色小食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富硒蚕蛹保健作用研究和星火计划项目地方优良茶树品种繁育等6个涉农科技计划项目呈报省科技厅,正在争取相关经费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