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县生态脱贫“三绿三金”结硕果

    作者:张乐 孙雯 时间:2017-10-26 08:12 来源:旬阳县 字号: 打印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在旬阳落地生根,旬阳县充分发挥林业部门工作职能,抢抓脱贫攻坚政策机遇,落实生态政策性扶贫资金向贫困户兑付1.4亿元,帮助脱贫1万多户。

    生态补偿,点绿成金

      家住白柳镇松垭村的毛义新,一家有3人,儿子和儿媳离婚后,就把孙子毛家峰扔给老两口,儿子常年外出不顾家,老两口年迈体弱,无劳动能力,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毛义新一家主要经济来源就靠620亩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累计获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31781.2元,2017年的公益林补助就有7000余元,不仅解决了三口平时的日常开销,就连平时看病就医等费用也能够用。
      旬阳县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内的16339 户贫困户,已通过一卡通累计获得补偿基金 2669.98 万元,户均增收1634.11元。仅2017年度,全县兑付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598.8025万元,惠及全县林农49234户,涉及贫困人口56161人,兑付贫困群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522.9543万元,实现户均增收320.06元。

    土地流转,以绿变金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也是生态补偿扶贫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工程,该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盘活生态资源,系统谋划实施生态脱贫工程,促进生态脱贫、产业增收。
      金田农业合作社是吴永虎在小河镇龙王滩开办的农业合作社。2010年10月,33岁的吴永虎带着他所有的积蓄从西安回到了家乡在龙王滩流转土地300亩,干起了他的“金田农业园区”。
      土地流转给金田农业合作社,又将其中一些地作为股份入股,三个人一年收入六七万。”吴高金高兴地说。
      龙王滩村村支书宁国清介绍道:“金田农业合作社与3个村162户农民签订了300亩水田20年流转合同。他对土地采取折算常产,每5年浮动一次,第一个5年,每亩400元,第二个5年每亩500元,农民高兴也安心。”
      在旬阳像小河镇龙王滩这样流转土地帮助农民增收的不在少数,按照《关于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意见》部署,该县采取以山林为元素、绿色为基点,以特色经济林业、山林休闲旅游开发为重点,引导山林资源有序向产业大户、新型经营主体、资源开发龙头企业流转,实现盘活资源禀赋、适度规模开发、拉动生态脱贫。
      目前,该县重点贫困区域累计流转林地2.8万余宗、13.4万余亩,流转资金900余万元,林药、林菜、林菌等林下种植7.2万亩,林畜、林禽等林下养殖130万头(只),年接待生态旅游30万余人(次)。

    生态护林员,保绿生金

      为切实做好生态护林员选聘及日常管理工作,该县成立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领导小组,对2016年首批脱贫的45个村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2016年,将29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575名生态护林员的工资补助。利用生态保护补偿引导贫困人口有序转产转业,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保护人员,引导贫困群众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绿色产业”。
      白柳镇峰溪社区一组叶世英是众多受益的贫困户中的一员,她逢人就说:“家里母亲不能动,孩子他爸常年要吃药,孩子上学支出大,被评选为村上的生态护林员后,每年有5000元的补助金,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对我家来说这笔钱起到了大作用。”
      村支书景天兵介绍道:“村里的贫困户被选为生态护林员后,会经过专业培训,日常工作是护林防火、防治森林病虫害和保护重点公益林,村里的林地安全得到保障,对贫困户来说还能增加收入。”
      如今,旬阳沿着绿色发展理念,走上了一条资源消耗少、生态红利高、经济效益好的生态文明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王玲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