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工业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作者:叶飞 时间:2007-08-20 08:21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今年以来,紫阳县多措并举继续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促使规模以上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骨干工业产品实现产销两旺。今年主抓的6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工业经济整体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该县高度重视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通村水泥路350公里,改造矿山公路120公里;争取投资近1000万元,修建了向阳贾坪110KV变电站,突破了小水电上网难的发展瓶颈。新增移动联通基站150余座,架设光揽120千米,县内的通讯条件大为改善。成立了企业发展投诉中心,随时接受企业投诉,严厉打击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等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为切实解决企业铁路运力问题,分管领导积极协调,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积极和铁路协调好关系,板石、煤炭等骨干工业品运输难问题有所缓解。 通过不懈努力,紫阳富硒茶于2004年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紫阳板石亦于今年6月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县上拿出120万元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建成三个总投资过千万元的茶叶标准化加工厂,建设规模和机械设备均达到省内最佳。从政策环境等多方面支持企业改造传统工艺,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业层次。高起点建设培育富硒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产品+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围绕盘活国有资产、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财税收入的目标,坚持依法依规、因企施策,大力推进国企改革。2006年,对原县缫丝厂、银羽公司进行了成功改制,改制后企业年缫丝生产能力从年均不足100吨提升到300吨,年产值过3000万元,构筑了集桑蚕茧丝为一体,产加销一条龙,支撑紫阳蚕桑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同时,还鼓励外资、民资以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促进了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 上半年,该县组织康洪茧丝有限公司申报了2007年陕南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和烘茧灶改造项目,两个项目国家补助20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170万元,茧灶技改30万元,均已通过省商务局的审批;紫阳县富硒名优茶加工续建项目今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成三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止6月底已完成投资600万元;富硒矿泉水项目计划总投资2100万元,年产矿泉水5万吨。其中今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止6月底,已完成投资1150万元,厂房建设基本竣工,设备安装调试已于7月底建成试运行,现正在进行市场销售开发;深阳电站项目计划投资7700万元,已累计完成投资5600万元,进站公路已修通,导流洞和饮水洞已完成,大坝浇筑和厂房正在加快建设。蛇嘴梁、明家河、狮子岩、箭竹河、灯芯桥、界岭等6个小水电建设正在加紧建设中,有望年底建成并网发电;浙陕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50万元技改项目已于今年3月份正式竣工投产,达到了年产10万吨的生产能力,扩建了立窑,增加了磨机,新增了布袋除尘设备,完善了配套设施,产量大幅增加,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茶叶专业市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今年11月份完工并交付使用。县城肉、蛋、禽、畜专业市场正在筹建中。 截止6月底,该县重点工业产品氯化钡完成生产995吨,与去年同期持平;一水钡完成1053吨,同比增长70.7%;八水钡完成2150吨,同比增长33.9%;电解锰完成2389吨, 同比增长211%;缫丝完成83.1吨,同比增长120%;水泥完成2.2万吨,同比增长10.5%;页岩砖完成2680万块,同比增长10%;精制茶完成80.12吨,同比增长46.7%;板石完成62万平方米;原煤完成4.9万吨。1-6月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8521万元,同比增长22%,占年度任务的5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10222万元,同比增长29.8%,占年度任务的50.1%。工业销售产值完成18000万元,同比增长19.2%,产品销售率达97.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dkp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