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因孩子学费而焦头烂额,因下岗失业而一筹莫展,因生活困难而愁眉苦脸……困难党员,怎样才能摆脱困境,重扬生活的风帆?近年来,白河县立足实际,健全机制,让每一位困难党员都感受到党的温暖,沐浴着爱的阳光。
麻虎乡太和村党员刘长发2个孩子上学,生活极为困难,做啥都没头绪。乡党委书记刘正印知晓后,主动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帮他联系了4万元贴息贷款,并带领农技人员上门指导,手把手帮他建起了养猪场。通过三年帮扶,刘长发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今年已出售生猪55头,现存栏38头,收入达6.6万元。该县通过建立“一帮一”结队帮扶机制,党员领导干部、先富起来和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在先进性承诺中,主动与农村、企业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做到党员不脱贫,帮扶不脱钩。三年来,累计与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675个,解决帮扶资金17.43万元,提供致富信息740条,278名困难党员实现了脱贫。
身体残疾的粮食系统党员袁正海夫妇因企业停产双双下岗,家庭陷入了困境,接着又遭受特大洪灾,更是雪上加霜。这个时候,支部书记丁从全和粮食局党委领导,带着慰问金和联系银行的贷款来到了他的家。在局党委的鼓励和帮助下,办起了一家小餐馆,生意越做越红火,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该县针对下岗职工党员的特点,实行“安家落户”制度,理顺了关系,使他们“离岗下岗不离党”。每年县人劳局还牵头举办下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各级党组织主动关心他们,生活上送“阳光”,政治上送关怀,事业上送动力。全县已有52名下岗职工党员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和自主创业成功的党员达80%以上。
近年来,该县通过送技术上门,对困难党员进行蚕桑、烤烟、畜牧等技术培训,大部分困难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找到了致富项目。同时,建立了小额信贷和产业定额补助帮扶制度,使近300名党员实现了脱贫,46名困难党员成为引领一方发展的带头人。与此同时,每年春节和“七·一”前夕对他们进行慰问。2004年以来共走访慰问困难党员1743人次,其中走访社区党员275人次,企业职工党员128人次,农村党员1340人次,发放慰问金10.4万元,让他们感爱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