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石泉县建立“五项机制”关爱困难党员

    作者:姚佩华 陈小平 吴大辉 时间:2007-10-08 09:03 来源:中共石泉县委组织部 字号: 打印

    石泉县为切实增强困难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建立“五项机制”加大对困难党员的关爱力度。

    一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以支部为单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进行全面摸底、核实,全面掌握他们的生产生活现状,按照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层次进行分类,以家庭情况、困难程度、致困原因为主要内容建立《困难党员信息库》。坚持随时更新与半年定期调整相结合,对困难党员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县级领导干部、县直部门干部、乡村干部均与一至二名困难党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定期深入困难党员中开展帮扶活动,了解困难党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及时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结对帮扶采取部门与个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政策引导与示范带动相结合,做到困难党员不脱贫,结对帮扶不脱钩。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干部与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1867个,落实帮扶资金25万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546件。

    三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县委党校、乡镇业余党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县乡村三级远程教育网络等阵地,及时聘请法律专家、经济学者、企业名人、农业技术员以及农村种养大户,免费为农村困难党员、下岗失业党员进行法律、经济、就业、创业、农村实用技术等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掌握致富技能、了解市场经济、增强干事创业信心、战胜困难勇气,大力发展蚕桑、畜牧等主导产业,积极参与再就业和领办、创办企业。

    四是建立定期补助机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党的党员和任职20年且年满60周岁以上的党员村干部每月给予50元的生活补助;对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城镇居民党员,视其困难程度,每月给予50200元不等补助;对缺少劳动力的农村党员,以村为单位,成立支农互助组,按季节定期给予帮助;对五保户党员进行集中安置、集中供养、定期补助和慰问,努力形成“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老时有人养、病时有人望、终时有人送”的全程关怀机制。

    五是建立临时救助机制。在对困难党员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勇气、克服困难、发展生产的同时,县委积极探索建立困难党员临时救助基金制度,每年将筹措资金10万元,对遭遇重特大事故、身患重病无力支付医药费等的贫困党员和因突发性事故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给予一次性现金救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