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茶收入稳定,政府还给补贴,我们的劲头都很足!”2018年春茶采摘刚刚结束,紫阳县城关镇塘么子沟村贫困户朱合安实现收入7000多元,较去年增长了20%。近年来,紫阳县围绕优势培育产业,强化扶持措施,使产业扶贫“换挡提速”,贫困群众增收明显。
紫阳是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该县扬长避短,立足独特的富硒资源禀赋,精选了茶叶、魔芋、富硒食饮品作为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紫阳县城关镇塘么子沟是优质紫阳茶的传统产区。为了鼓励贫困户种茶,该镇技术人员每年到村上开展茶园管理培训2次以上,开展种茶、采茶、制茶能手评选表彰活动,鼓励兴办茶叶加工企业24个,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4个。“收茶的厂多,价格也好,我们种起来就有劲”。朱合安以前荒废的8亩茶园得到有效管理,还获得了政府每亩200元的补贴。
上年度,全县累计兑现各类产业扶持奖补资金2135万元,其中向10866户兑现茶园管理奖补资金800万元,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主动性。该县2017年茶叶综合产值近40亿元,农民年人均茶叶收入2700元,累计带动2.2万贫困人口脱贫。
该县还探索出了“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的紫阳产业扶贫新模式,让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成为了贫困户的发展依托,实现产业加快发展、贫困人口加快脱贫的良好态势。按照企业带动性强、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标准,确定4家企业为产业精准扶贫试点企业。县政府与4家企业签订了扶贫开发协议,企业与1334户贫困户签订了增收脱贫帮扶协议,已实现贫困户入股分红204.33万元,同时带动培育9家合作社,明确政府组织引导、企业帮扶增收、合作社抱团带动、贫困户自我发展三方责任。驻村帮扶干部和试点企业人员进村入户,对有劳力、有土地,但缺资金、缺技术、缺经营理念、缺市场信息的一般贫困户逐户确定产业项目和规模,明确帮扶措施和责任,将产业发展基金细化戴帽安排到贫困户头上,带资入股到试点企业。
同时,紫阳县加强组织推进,优化帮扶措施。落实县级领导包抓试点企业责任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驻村帮扶干部主动成为贫困户与试点企业、产业合作社的“联络员”“服务员”。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至4月初,紫阳县累计发放小额贴息贷款8503笔3.69亿元,下达扶贫互助资金1.11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