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泉县以“三级联创”活动统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局,通过抓班子、抓党员队伍、抓机制、抓阵地,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抓班子,增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一是大力实施“双推双培”工程。选准配强支部书记,大力加强“双强”型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注重把那些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选为支部书记。二是注重加强支部书记培训。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支部书记外出实地参观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提高了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头雁”。三是积极探索选派乡镇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工作。全县共有16名优秀乡镇后备干部被选派到村上担任支部书记。四是对扶贫重点村和“一村一品”示范村进行村“两委”主要成员“准职业化”试点。制定了《石泉县加强扶贫重点村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在原有工资基础上,县财政每村拨1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提高村干部报酬。五是建立离任村干部生活保障机制。为任职20年以上且年满60周岁的离任村干部给予每年600元的生活补助,并建立了专户,落实和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办法,目前已发放了6个月生活补助费。同时,建立了全县现任村(社区)干部档案。让离任村干部有想头,在任村干部有盼头,深受干部群众好评。
抓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大力开展“双承诺”活动。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双承诺”活动,建立了承诺销号台帐,实行承诺销号制度。搭建党组织和党员为民服务平台。2007年,全县316个农村党组织和5860名党员累计向广大群众公开承诺事项18408件,进一步夯实了责任,目前已兑现承诺事项9250件。二是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为农村党员设置文明监督类、公共事务类、经济发展类、思想政治类等4大类40多个岗位,通过设岗定责为2000余名无职党员确定了岗位职责,上岗党员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成为确保农村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抓机制,促进基层组织各项工作。一是动态管理。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将全县的村分为“红旗村”、“五好村”、创建村和整建村分类管理。“五好村”和“红旗村”命名表彰不搞终身制,已经取得“红旗村”和“五好村”荣誉奖牌的,重新纳入新一轮创建,同时将全县的后进村列为整建村派驻整建工作组集中整建。二是出台了《石泉县农村党支部“五步”工作制度》,在全县202个村党支部中全面推行。制度规定,该县农村党支部在本村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上,必须严格按照五步工作制度进行议事决策。第一步:支部议。第二步: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表决。第三步:组建办事机构和监督机构。第四步:具体组织实施。第五步:召开述职质询会,向群众公布结果。
抓阵地,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全县202个村实现活动阵地公房化100%的基础上,全力抓好省市下达的58个项目建设村的建设,按照统一设计图纸、统一把好选址关、统一办理审批手续、统一工程质量管理、统一搞好配套建设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截至目前,共有43个项目建设村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余15个项目建设村全部开工建设,预计9月底可全面完工。为扎实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通信网络建设,提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使用效率,为全县20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统一免费安装了固定电话或“小康通”无线电话,全县建立了农村118114专用查号台,同时全面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度,每个村每月都固定了10天以上的村干部坐班时间,并在全村公布,做到家喻户晓,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村民的议事中心、办事中心、科技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聚会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