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结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农业县实际,把党员电化教育作为党建经济工作的“助推器”, 从树立全新电教理念,解决基层最现实问题入手,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树立“大电教”理念,构建全方位的电教工作格局。
以农村为重点,积极向县直机关、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延伸,使电教工作全员化。县上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加强村级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在全县190个村基本实现电教化的基础上,每年还多措并举对全县近300个电教网点按照20%的比例规范管理、提高档次、增强功能。通过选用政治强、有文化、懂技术、热心为群众办事的电教员,建立各级党员电教目标责任制,实现了电教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活动正常开展。以县电视台、平利党建网站、基层电教网点为主,常年开办党建电视专栏、新农村专栏,七一庆党节目,加大对外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和中小学校、县委党校远程教学资源,真正把电教播放、网络、空中、实践这“四大课堂”办好。
树立精品理念,创作电视教材。
注重政治教育、农村科技致富,加大农村民主管理、文明新风、法制理念、百姓生活方面题材的选取,使党员电教专题片更贴近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先后制作了《龙头.变迁》、《新农村建设之歌》等5部有关新农村建设的专题片在省市媒体播出。其中《龙头.变迁》,以龙头村的历史变迁,反映平利县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精神面貌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示了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燎原之势。《新农村建设之歌》以纪实的手法,解读了平利县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已作为省委干部教育培训新农村建设的学习参观教材。同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戏曲、民间文化表现形式,使其在思想性、艺术性达到有机统一。在以独立制片为主,联合协作等方式,制作出有影响力的电教片《阵地》、《时代的强音》、《春风化雨润心田》、《深山幽兰》、《弦子腔》等30多部。通过播放,达到了用电教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丰富党员生活的目的。
树立质量理念,提高播放收看效益。
重点抓好基层网点播放收看,建立健全“三簿一册”等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四环教学法”开展播放工作,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和电教中心户“补课”,确保党员年学习教育12次以上。每年依托网点集中培训农村党员群众3万余人次。坚持系统制定播放计划、加强片源流动、增强内容的针对性,灵活播放形式,定期不定期检查指导,提高播放收看效果。城关镇纸坊沟村支部组织党员收看电教片学经验找差距,依托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游,开展“农家乐星级评比活动”,党员带头美化环境,村上面貌焕然一新,还拉动了畜牧、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人均年收入2140元,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村党支部。
树立服务理念,催生农村经济发展。围绕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全县建立“百里生态经济长廊”科技示范带,发展示范村58个、示范户3600个,辐射带动农户10000个。72000多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2000农民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并注意把开展电教科技致富与农村产业协会有机结合。依托5个县级科技协会和216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吸收一大批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党员科技示范户进入流通领域,创办科技实体,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使“党员电教科技工程”在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03年平利县跻身“全国县域经济提升速度最快县”、05年该县跨入“十五陕西经济增长最快县” 之一、06年“社会经济发展三项重要指标”位居全市榜首,农民人均纯收入2085元,同比增长17.1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