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村路建设情况十天一通报,推进速度、施工质量、存在问题一目了然;沼气池、重点项目一事一督办、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并在媒体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畜禽存栏、标准化魔芋种植面积等项目,检查组实地丈量面积,到户清点数目,做到组不漏户,户不漏畜(地)。
工作作风、服务质量等不易量化项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现场测评打分,由纪检监察派人参加协助县考评部门汇总算分。
行事雷厉风行,效果立杆见影。
悄然之间,岚皋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工作落实的新举措。随着2007年度《岚皋县各乡镇和县级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的出台,《各乡镇和县直部门、省市驻岚单位2007年度目标责任指标》的下发,较以往明显不同的政绩考核制度开始走进岚皋各级干部的视野。
紧紧把握求实、创新、和谐三要素,岚皋县坚持让考核制度在“实”字上求突破,在“效”字上求提高。步伐稳健而迅疾,落实掷地需有声。县委书记赵良亭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政绩观,必须用制度做保证。完备的考核考评机制,成为了推动岚皋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强劲制度保障。
岚皋考核新政在平静中发力,井而有序,张弛有度。
和谐有度,全局“统筹发展一盘棋”
就山区贫困县而言,确立考核重点,首当其冲要保证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遵循科学发展理念,立足于谋求发展观念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政绩考核方式的转变,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岚皋县委、县政府在制定目标考评体系时,提出了“统筹发展一盘棋”的核心思路。
为体现公平,更具可比性,岚皋县对考核对象按条块关系、工作职能分类考核。指标设置坚持根据被考核单位业务职能和工作性质,紧扣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中的重点工作,突出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社会事业三个重点。强化单项重点工作考核,乡镇在原有的经济发展考核项目基础上,增加了农村公路、新农村建设、劳务技能培训、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生态建设等考核指标。县直部门、省市驻岚单位则重点突出帮建新农村、扶贫重点村、产业重点村、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建设以及县委、县政府下达的重点工作。
考核新政是“指挥棒”,也是推进工作的“大杠杆”。新的考评办法,适度压缩并细化分解了经济指标,社会发展目标被强化。县长鲁琦认为,这将有利于引导各级干部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新考核体系给岚皋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10个试点村新景纷呈;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初具规模,植绿万亩林果园工程和巴山民居改造如火如荼;通村水泥路建设成绩斐然,412公里通村路全面贯通。今年1—9月,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87亿元,同比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22.58%;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4701万元,增长5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35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698元。
科学定调,干部“垫起脚尖摘桃子”
考核考评制度,直接面对的是众多执行部门,其落实情况关乎到广大干部的切身利益。如何科学、准确的确立考评标准,成为了政策制定者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岚皋县在建立目标考评体系时,充分借鉴吸收历年的成功经验,缜密思维,大胆创新,有破有立,亦张亦弛。主管部门坚持克服和规避下达目标的盲目和无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突出考核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作用。遵循“逐年递增、滚动发展”,“垫起脚尖摘桃子”的原则,每年下达计划以上两年度考核认定数为基础,由被考核单位自下而上报计划,主管部门初审,会同专门工作组的调研意见,拿出年度考评建议方案,交县考核领导小组终审后以目标责任书形式下达,再由乡镇层层分解落实到站所、村组,由部门分解落实到股室到人头、企业,使乡镇、部门年度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突出,有效克服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凭印象定奖惩的弊端。
考评考核,按岗定责。下到普通干部,上至县级领导,人人担责任,个个有事干。县级领导实行挂乡镇联企业,承担重点工作,一个季度向县委常委会汇报,半年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述职通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科学严谨的考评办法,有效解决了既考下又考上的问题,真正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围绕目标抓落实、年终考核比实绩的干事创业氛围。
考核结果的运用,县上坚持将其与个人利益、评优树模和干部升降挂钩。2006年,单项考核通村公路时,县财政专列奖金25万元,重奖典型乡镇和个人,给硬化里程最长的城关镇一次性奖励现金3万元。三年来,考核实绩突出的8人被提拔为县级领导干部,22人被交流重用任县级部门负责人,18人提拔担任乡镇“一把手”。同时,诫勉谈话 7人,调整7人,降职使用3人,免职 2人。
民生至上,群众“安居乐业谋发展”
“过去,考核指标相对单一,上上下下最操心的是GDP。现在不同了,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哪方面都不能落下,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信号是越来越强烈”。考核新政出台,一位乡镇负责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他看来,以往的目标考评,单纯的追求了经济指标,忽视了民生指标。而现在,他们需要关注的大事开始多了起来。
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发展的终极目标就在于为人民谋福祉,善待百姓,改善民生。这一科学的发展理念,成为撬动岚皋突破发展、和谐发展的最大“杠杆”。发展理念在转变,考核机制也在转变。2007年,劳务技能培训与输出管理服务、农村低保、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等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富民指标、民生指标首次列入考核范畴。
“这些工作涵盖了方方面面,有些短期内还看不出成绩,但却与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置身百姓中间,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和内涵。让人欣慰的是,一个“贫有所济、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岚皋形成。
上学难、就医难逐步缓解。该县坚持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17071名学生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投资1632万元调整学校布局,实施危房改造。全县2101名教职工实行了住房公积金足额补助。17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和43个卫生所全面进行改建扩建,13.2万农民享受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投入141万元建成35个五保集中供养点、16个乡镇敬老院,1.8万五保和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建成和在建79个扶贫重点村、10个新农村试点村、10个特困村,人畜饮水、村村通等惠民工程直接与群众见面,真正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谋发展”的幸福生活,城乡整体水平全面攀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