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石泉县创新方式构建党员管理新体系

    作者:陈小平 杨自文 吴大辉 时间:2007-11-29 08:07 来源:中共石泉县委组织部 字号: 打印

    为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体现党员先进性,石泉县创新方式构建党员管理新体系。

    一是实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将农村党员分成技术服务型、参政议政型、政治思想型和自我发展型四类。技术服务型党员每人联系510户农户,带领他们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做好全方位跟踪服务;参政议政型党员按时参加村党支部、村委会会议,参与制定本村发展规划、参与重大决策;政治思想型党员适时关注国内外大事,及时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做好落后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自我发展型党员由党支部帮助经济意识不强,较贫困但不缺乏劳动力的党员制定发展规划,提供致富信息,走自我发展之路。

    二是实行单位党员“双向”管理。凡组织关系在工作单位、居住在社区的党员,无论级别高低、隶属关系、单位性质如何,“八小时内”既要所在单位党组织的主体管理,“八小时外”又要接受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管理。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签订“双向管理”协议书,随时保持同社区党组织的联系与沟通,主动给社区党组织提供单位党员花名册(包括党员个人照片、家属配偶、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从业职位等具体信息),健全党员“双向管理”档案;社区党组织在建立健全单位党员档案的同时,及时与单位党员签订《“双向管理”协议书》,并根据社区内党员人数、特长、服务意愿等实际情况,把单位党员全部纳入“双向管理”党小组,安排一定的社区党员干部作联系人,分配一定的工作,并定期向该党员工作单位党组织反馈意见。县委组织部和各责任党(工)委把党员“双向管理”情况记录在案,作为该党员评优树模、奖励晋级、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考察时延伸到社区。

    三是实行社区党员“设岗定责”管理。针对社区无职党员作用发挥面窄的问题,出台《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的通知》,加强对社区无职党员的教育管理。社区党组织本着因事设岗、以岗定责、发挥所长、科学实用、充分体现党员先进性的原则,根据党员实际情况,分别设置文明监督类、公共事务类、经济发展类、思想政治类等岗位,并制定相应工作职责。党员岗位采取支部大会党员荐岗、自己报岗竞岗、群众评议定岗等形式确定,保证每名党员都有能发挥作用的舞台。

    四是实行流动党员“跟踪”管理。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和流动无“家”的现状,出台《流动党员管理制度(试行)》,对流出党员由党支部为其举行欢送会,确定1名责任心强、威信高的党员作为外出期间的教育和联系责任人,每季度与其联系12次,了解其在外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征求他们对本单位(村)重大决策、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对该同志的思想工作进行鉴定,同时填发《流动党员活动证》,要求外流党员必须持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亮明党员身份,记载活动情况,回来后交所在党组织验证。对流入党员通过“建家”管理,凡有3人以上正式党员的民营经济组织以及社区、个体劳协、人才(劳力)中介机构等组织建立党支部;党员不足3人的,要建立联合党支部,负责接收、管理外地流入党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xfw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