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安康东关片区给人的印象是没有一块绿地、没有一个规范的市场、没有一处公益性设施,人居环境较差。而今,随着鼓楼东街棚户区拆迁改造工程的完工和地下污水管网等附属建筑物的开建,这一状况有望得到改观。
前不久,记者在位于市政府招待所门前的鼓楼东街棚户区拆迁改造现场看到:原来低矮、潮湿的牛毛毡棚户房被夷为平地,在裸露的地下管网的一侧,工人们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新型污水管网显露雏形,与另一侧20多年前修建的直径两米而厚度仅为一块砖的污水管网形成强烈反差。据区委常委、副区长、棚户区拆迁改造领导小组组长马瑞俊介绍,经过改建的污水管网完工后,地面部分将全部用于绿地广场、健身器材、农贸市场、清真食品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原棚户房内居住的60多户共计200余居民将按照低保户享受廉租房、非低保户住直管公房的政策陆续迁进新居。
鼓楼东街棚户区是83年洪灾后政府为安置灾民临时搭建的灾民棚,历经20多年风雨侵蚀,房屋陈旧破败,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既有市政公司和舒尔乐家俱厂的下岗职工家属、也有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有少数以摆夜市为生的经营户,市区政府曾多次研究拆迁问题,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长期以来,改善他们的生存居住环境始终是市区两级政府牵挂的心头事。
早在今年4月,市长刘建明、副市长王安利就要求从改善民生和人居环境出发,尽快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此后,区政府及时成立了拆迁改造领导小组,组长马瑞俊多次和区建设局实地走访踏勘、广泛征求各方群众意见,于9月初出台了拆迁安置方案,征得市政府同意后,拆迁工作随即展开。区建设局作为牵头单位迅速抽调人员进驻拆迁办,并和老城办、市政公司、舒尔乐家俱厂分口负责、通力协作,苦口婆心做工作,着力解决个别特困户的后顾之忧,以取得他们理解和支持。由于前期工作扎实到位,仅用了25天就将拆迁户的搬迁补助费及租房过渡补贴和提早搬迁奖励金全部兑现到位,没有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比预期的工期提前了一个多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