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通过在农村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在城区开展社区医疗试点,切实解决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为了将解决百姓看病就医问题推向深入,今年以来,我市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就医环境方面入手,多措并举,确保百姓病有所医。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我市组建了市临检、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市护理、西医病案、中医病案、院内感染控制等4个中心和2个临床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各医院也设立了职能科室,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积极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全市先后组织300多人次参加了各类学习培训,开展市级交流活动20余场次,累计培训医务人员达900余人次。建立了考核标准和评级体系,加强了日常质量督查。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在10县区开展巡回辅导,积极开展院前急救能力现况调查、“十项达标”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提高医疗质量。积极控制医疗费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参合农民平均住院费用2386元,较去年下降7%,其中县级2208元,较去年下降13%,落实了《安康市扶贫病房管理暂行办法》,各医疗机构将10%的开放病床用于设立扶贫病床,28家以上医院开设扶贫病床370张,仅前三季度,就为近500名贫困群众减免费用近80万元,积极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及物价政策,全市主动让利患者近276万元。加强督促检查,使全市医院药品费用比重不断下降,诊疗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不断改善群众就医环境,严格医疗机构准入、从业人员及技术准入管理。开展了医疗机构重新核发许可证、重新核定执业范围及医疗机构的建档工作,目前全市累计重新核发许可证3014家,注销医疗机构316家,暂缓检验53家,捣毁黑诊所90家,查出超范围执业医疗机构158家。严格从业人员管理,制定了安康市医师注册、变更注册等6个配套管理办法,对5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了论证评价和准入,对医疗广告也加强了管理。为了让城乡医疗平衡发展,积极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以来,农村支农医疗队开展新技术、新业务61项,诊治疑难病例349人次,参与抢救危重病人203人次,对口医院免费接收进修人员44人次,培训人员2631人次,为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医疗质量做出了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