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秦巴山深处的安康市紫阳县七里沟村,曾经是“道路整修无人管、河堤垮塌无人修、经济发展无规划、群众意见非常大、村支书和村主任双双逼迫辞职的一个村,镇干部说“这里是最让人头痛的一个村。”
在安康最南端的镇坪县,有一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革命叫鲁明财,由于过去经常上访要求核查其所住的宏伟村的帐务,被大家戏称为“挑刺专家”。
而最近几年,两个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七里沟村是全县闻名的茶叶产业示范村,宽阔的通村水泥路、翠绿的成片茶园、错落有致的民居和装嵌有“为民、务实、清廉”大幅标牌的村办公楼,连串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宏伟村成为全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村、市级文明村,2007年6月被省委评为“五个好”优秀党支部。谈起村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七里沟村当时的村支书现任村主任王家华说:“以前做了一摊子的事,还惹了一身的骂,最终还被赶下台,都是村务不公开造成的”;“挑刺专家”鲁明财对村干部深有感触的说:“现在这种真抓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新搞法,我还真的挑不到你们的刺了哟!”
七里沟村和宏伟村发生的变化,只是安康市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以来广大农村新气象中的“一景”。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中省做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后,安康市各级党委、政府、纪委高度重视,从解决农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注重建立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让全市250万农民群众从中真正得到实惠。
打造宣教平台,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近年来,安康把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创新机制,突出特色,营造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积极打造集中培训平台、警示教育平台和媒体宣传平台。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实行分级负责,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党的宗旨、政策法规、党纪条规等内容的教育培训。去年以来,市、县、乡(镇)三级共举办培训班2579场次,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23561人次,教育培训覆盖面基本达到100%。抓好警示教育,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座谈讨论、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发警示函和廉政信息、以案说纪、现身说法等教育方式,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今年以来,全市共召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警示教育会168场次,组织观看廉政警示片550场次,发廉政知识信息4600多条,发放“廉洁家庭行为公约”6000余份。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市纪委与安康电视台联办了“金州行风”栏目,与市广播电台联办《行风热线》,与《安康日报》社联办了“清风净土”征文,同时在各县区电视台开辟了不同形式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专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汉阴、平利等县还通过乡村自办廉政广播节目,定期向村民播出,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深入到农户家庭。
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全市各乡镇、村普遍采取设立廉政宣传栏,建立党员教育活动室,刷写廉政标语,设立廉政公益广告牌,印发廉政小读本,开展廉政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在农村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氛围。今年以来,全市乡镇街道、村庄、院落共刷写廉政标语1500多幅,设立廉政公益广告牌1100多处,印发各类廉政知识读物65000多份。今年3月,在全市200个乡镇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演讲,有2100多名党员干部登台演讲,1.6万多名党员干部参与演讲,5万多名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全市有132个乡镇、1300多个村利用党员活动室、广场等场所开展廉政书画展、漫画展、文艺演出、反腐倡廉影视展播等群众性活动,鼓励农民创作廉政作品、对联、漫画、剪纸等作品,增强了群众参与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有效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
完善制度体系,构筑防治腐败防线
安康以建立依制度施政、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为目标,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各个环节。
以保廉促廉为目标,完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制度。相继出台了《全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十不准”规定》、《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述职述廉办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办法》、《村纪检委员工作制度》、《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乡镇站所民主评议实施意见》等制度规定;以规范事权运行为重点,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出台了《村民民主决策村务暂行办法》、《一事一议办法》制度,全面推行农村“两委会”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议事会议制度,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和村民关心的事情,实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倾听群众“说事”、邀请群众“议事”、聘请群众“管事”,落实群众对集体事务的参与、管理和监督;以规范理财为关键,完善农村基层财务管理制度。全市200个乡镇、2400个村全部实行了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镇监管,乡镇、村所有收入全部纳入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专账专户管理。各村都成立了由村组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对村上的每笔开支票据都要实行“两签三审”,即经办人签字、村委会主任签字,书记审核、民主理财组审核、镇农经站审核后方可进行报账,有效防止了不合理开支,保证了支出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以确保群众知情权为核心,完善了党务、政务、村务、事务“四公开”制度,出台了《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实施办法》。全市200个乡镇、2400个村、1249个乡(镇)站所全部实行了政务、村务、财务和事务公开,有119个乡镇党委、1889个村党支部试行了党务公开。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从政行为,拓宽了监督领域,保障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
构建监督网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为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推进,安康市积极健全纪检组织体系,拓宽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
加强农村基层纪检队伍建设,强化组织保证。根据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要求,该市及时充实加强乡镇纪检工作人员,为全市200个乡镇配齐了专职纪委副书记,在全市2400个村配设了村纪检委员或纪检信息员。公安系统为184个基层站所队配备了纪检委员,许多地方还落实了村纪检委员的工作报酬。积极探索村级纪检委员的管理方式,初步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有效调动了村纪检委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了“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党风廉政监督员、群众利益维护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的作用,该市旬阳县村支部纪检员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1356人次,向乡镇纪委反馈问题445件,协助乡镇纪委核实有关问题108次,化解矛盾纠纷314起,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为了能够多方位、深层次的进行监督,安康拓宽监督渠道,强化审计监督、信访办案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按照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将村“两委会”主要负责人任期财务收支、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国家建设征占用土地补偿、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等纳入审计监督范围,一至二年审计一次。强化农村基层信访工作,畅通了信访投诉渠道,实行“一室受理、按时办结”的运行机制,使群众投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去年以来,全市共处理群众信访1121件,清理解决信访积案56件,信访办结率达98%以上,基本实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加大对农村基层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办,近3年来全市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05件,236人,给予党政纪处分228人,挽回经济损失124万元。积极支持媒体开展监督,认真查办媒体反映的问题,为舆论监督创造良好的环境。去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对新闻媒体反映的10余件有关基层的问题认真核查,并及时向媒体进行了反馈。在拓宽监督渠道的过程中,注重创新监督方式,在31个乡(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和“政务村务事务党务四公开监督协调中心”, 分别由乡镇长和纪委书记担任“两个中心”主任,便民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接待登记、咨询服务、投诉受理和督办协调等工作,监督协调中心主要对“四公开”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两个中心”的建立既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服务效率,又便于开展监督,促进了惠农政策落实和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同时,从乡村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和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的村民代表中选聘党风廉政监督员,通过他们及时掌握基层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和勤政廉政情况,起到动态监督作用。
认真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去年以来,采取联合督查、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的方式对全市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检查涉及支农资金5.85亿元,发现问题163个,纠正违纪违规资金741万元,处理违纪干部41人,对群众有反映的947个村财务进行了清理,纠正违纪资金73.54万元。同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管理方面的漏洞和问题,积极探索源头治理。针对近年来补贴农民资金较多、发放分散、易出现截留挪用的问题,积极探索财政补贴农民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对所有应兑现到农户的涉农财政补助资金“指标统一下、资金一家管、服务一站办、到户一折通、农户一折领、监督一本帐”的发放管理模式,在试点县已纳入“一折通”管理发放资金1.63亿元,初步尝到甜头的农民高兴地说:“补农资金直接打到账户上,再不用担心拖欠和截留了。”
风清好扬帆,气正促和谐。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乡风更加和谐,经济持续增长。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农业总产值达47.08亿元,可比增速为9 %,农民现金收入人均达1713元,同比增加202元,增长13.35%,增速高于去年同期2.54个百分点。群众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认可度不断提高,今年以来,全市反映乡科级干部的信访量与去年同比下降了35.92%,反映农村党员干部的信访量同比下降了13.56%,群众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满意度同比上升了8.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