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隆冬时节,构扒镇玉门村综合服务中心却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一大早,镇上干部在这里向村民发放多倍体桑苗;这会儿,村上蚕桑协会从县上请来的专家又在给蚕农们上课。超市的顾客络绎不绝,卫生室的医生忙前忙后。包建部门为农家书屋捐赠的科技图书也送来了。村支书余胜海的脸上笑开了花:现在党的政策好,各级组织都重视村上的建设,他们搭班子、建协会,为群众、建中心,为发展、争项目,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我们也是越干越有劲……
像这样的场景如今在白河比比皆是。
“三级联创”——创出一片新天地
双河乡孔城村原来是远近闻名的“烂杆村”、“上访村”,班子成员不团结,各项工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全村人心涣散,经济发展滞后,打架闹事上访时有发生。2002年至2004年综合考评连续三年全乡倒数第一。为了改变孔城村的现状,2005年初,乡党委将原五星村村主任徐堂安交流到该村任支部书记,并从青年致富能手中选拔了新的村主任、村文书。调整后的新班子以“五个好”为目标,理思路,建制度,抓产业,解民困,充分调动了党员群众的发展积极性。两年多时间,组建了支部+协会模式的蚕桑协会,新建密植桑园250亩,实现增收近20万元。同时,种植烤烟212亩,培植畜牧产业大户11户。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完成了村级道路硬化6公里,新建公路3条8公里,架起了孔城沟公路大桥,新修便民桥7座;新建生态移民工程50户、小集镇3处,完成了全村的农网改造工程,还清了建校陈帐6万元,农民参合率达到98%。农民人均收入从2004年的1210元,增长到了1979元,连续两年综合考评全乡第一。昔日的“烂杆村”、“上访村”成为了现在的“小康村”、“五个好”示范村。
“三级联创”重点在联,关键在创。白河县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以解决突出问题提升创建水平,创新工作机制实现有效对接,党建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能人强班子。通过“两推一选”、村民直选、异地交流、上级下派等方式将各种能人充实到村级班子。陈庄村党员韩吉祥办起了绿色茶厂,2005年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当地200余农户兴建茶园2000多亩,建起了白河县的第一个“绿色无公害茶园基地”,仅此一项户均年增收1000余元。目前,全县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4.7岁,高中以上文化占48%,大专文化3人,有262名“两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有5个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人兼任,异地交流任职1名。
民主促发展。实行“村支部实施决策组织权---村民代表会议实施决策决定权---村委会实施决策执行权---村民代表实施决策监督权”议事模式,推进村级民主。凡是村级重大事项都由村民知、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办。中厂镇新厂村通过这种方式集资11万元,硬化了两条乡村公路,修建了4座便民桥。
党建兴产业。围绕全县桑、烟、畜、林、姜五大产业,推行支部+协会模式。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指导下,专业协会为会员统一提供种畜仔畜饲料、产品销售、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村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将党员发展为产业大户,并在大户中培养发展党员,促进协会发展。全县共组建各类专业协会94个,吸纳会员2605人,300余名党员被培养成产业大户,160名产业大户被培养成党员,直接带动2万多农民和1600多名党员致富,实现了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互利共赢。
“党员承诺”——温暖照亮百姓心
清晨的薄雾还没有散尽,卡子镇仓房村三组的山道上却有一辆摩托车在疾驰,村民们知道支书段景涛又来为五保户张远发送粮了。段景涛看到本村的3个五保户张远发、水记儿、李宝富都住在山上,交通很不方便,平时吃粮吃油都有困难,要是有个急病什么的就更危险了,于是他承诺:用自己的摩托车无偿为本村3名五保户送粮油,送他们看病,每月到五保老人家查看他们的衣食起居,保证三名五保老人生活不出问题。
党员像一簇簇火把,让温暖在承诺中凝聚,服务在承诺中延伸……
四新乡四新村女党员仇启云在自家的超市店门上写上自己的承诺:“困难党员可赊帐,体弱群众可送货”。茅坪镇枣树村党员何云涛致富不忘众乡亲,出资3万余元,帮助贫困户吕昌青、吕昌根盖了一栋250平方米的房子,每年春节,他还亲自给两位老人送去大米、面粉和菜油。每月给村里在外地上学的何苗寄去200元生活费。仓上镇裴家村老党员崔青林说:“我现在老了,没有其它的能力,只能靠我的特长为村上农户嫁接果树。”今年崔青林为农户嫁接果树2105株。
党员自主提诺,组织实际定诺,群众监督考诺,把群众的好事实办,急事快办,难事妥办,并在探索建立的党员先进性评价体系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全县5109名农村党员承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2万余件,带头发展烤烟7373亩、养蚕16664张、养猪13385头、发展中药材8410亩,带头领办或协办经济组织39个,组织贫困人口外出务工14869人,帮扶贫困户3445户,领养照管孤寡老人23人,帮助贫困学生1370名,帮扶产业大户1663户。
“和谐家园”——搭建服务大平台
肖延富逢人便说:“我建房算是赶上了好时候。”在以前,办理建房手续农户先要写申请,并请镇政府、土管所同志实地勘查后,交政府行政办公会审批方得在土管所办理建房本。一份建房本办下来,要在村委会、土管所、镇政府、财政所来回跑上好几趟。村民服务中心开办了全程代办服务,肖延富只需把资料往服务中心一交,自然有人为他代办,只用两天就拿到了办好的建房手续,自家的房子提前开了工让他省了时间又省了钱。
今年,白河着眼于以服务的综合性满足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农村产业有一定规模的自然村落,建设集“议事决策、教育培训、便民服务,物资供应、文体活动”为一体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广大群众在服务中心能享受到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生产生活、医疗健康、全程代办、文体休闲、矛盾调处、志愿互助等方面的服务,都亲切地称它为“和谐家园”。
黄绪侠是构扒镇玉门村二组村民,提起服务中心卫生室她有一肚子话要说。11月21日晚上黄绪侠7岁的儿子突然高烧不退,她赶紧把孩子送到了卫生室,值班医生在为孩子进行初步诊断后,发现病情较为严重,一时难以确诊,他马上打电话喊来了卫生室另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两人会诊后及时拿出了治疗方案,孩子病情很快得到控制。黄绪侠说:“要是在以前,医生分散在各个卫生室,一个地方治不好还得去找别家,可能会延误病情。现在好了,卫生室都合并到一起了,人多力量大。”
麻虎乡金银村70多岁的村民卫阳贵行走不便,家里的猪生病后,给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打了个电话,畜禽防疫室的马丰志及时上门对病猪进行了治疗。
中厂镇石梯村的村民郝秀林热爱体育运动,喜欢钻研建筑技术,一有空他就到服务中心去打篮球、打乒乓球、看书学习,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了村民服务中心,我们和城里人一样有了自己的业余生活,不再整天打牌喝酒,还能在自家门口买到和城里一样的东西,有病就近就能治疗,有事也有人代办,真是方便多了!”
党旗在飘扬,力量在汇聚,资源在整合,服务在延伸,“三苦”精神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再一次被继承和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