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康市植保站研究员、安康学院教授崔鸣同志主持的“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近日获陕西省政府农技推广成果一等奖。这是首次由地市级主持的种植业项目在我省获得的最高奖项。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气流远距离传播的世界性病害,流行速度快,危害损失重,为小麦生产上主要病害。新世纪以来,随着新生理小种的出现,主栽品种均丧失抗性,条锈病在我国再度流行。安康市为我国重要的小麦条锈病冬繁区和桥梁地带,从2001年开始偏重流行,至2006年连续中到大流行,6年发生面积占播面的72.76%。农业部将安康市列为全国4个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重点区之一,以控制冬繁区,减少桥梁田面积,减轻华中及南方麦区的发病程度。
该项目立足当地生产实际,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研究;创新性的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压缩常发、重发区面积,开展间作套种,调整作物布局;筛选出适合秦巴山区的小麦药剂拌种方法与技术;摸索出小麦条锈病防治的最佳时期和防治次数,探索出一套适宜安康乃至全省全国同类区域应用的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覆盖了安康市的所有小麦种植区。技术鉴定结论为技术水平国内同类地区领先。经推广应用防控效果显著,为陕西乃至全国的小麦条锈病防控做出了特殊贡献。
在项目推广中,依靠行政措施推动技术大面积实施,市县乡三级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条锈病防治,被称为“一把手”工程。市长亲自安排部署和落实防治工作,并到实地检查防治效果,各级政府拨出防治专款购置药械突击开展大田喷雾。农业部门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农技人员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广泛培训宣传,提高认识;组建应急防治专业队开展防治,使综合防治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有力促进了安康市粮食生产的发展。2001—2006年间,全市推广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379万亩,平均亩增产31.37公斤,增幅20.45%,共新增小麦11891.91万公斤,节支1516.32万元,增收节支合计16341.93万元。新增投资的投入产出比为1?押4.74。项目实施有力促进了小麦单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小麦播种面积较实施前两年减少39.49%的不利情况下,由于单产的大幅度提高,使小麦总产基本持平。特别是2006年小麦面积仅及应用前56.96%,总产仍增长了5. 96%,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