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市消协曝光2007年十大维权案例

    作者:任紫铁 卜一兵 孙妙鸿 时间:2008-01-15 08:30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案例一 劣质热水袋爆裂烫伤产妇及幼婴案

    2007年元月,汉阴城关镇农民龚某在县城市场某个体户处购买了扬州某厂生产的热水袋一个,当晚在给产妇和幼婴使用时热水袋颈口自动爆裂,导致产妇腹部和刚出生11天的幼婴左腿严重烫伤。龚某多次找到经销商协商无果,便投诉到消协,经调查原因是热水袋存在质量问题。经调解,经销商赔偿受害人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9000元。

    案例二 小区物业收费不合理案

    2007年元月,汉滨区某小区数十位业主集体投诉,反映该小区物业公司对小区内未入住业主收取了物业管理费和生活垃圾费。市消协接到反映调查后,发现业主反映情况属实,且涉及该小区近百户业主。根据《安康市城市居住区物业管理实施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业主购买房屋后从未入住或入住后不使用期连续超过6个月的房屋,经物业管理企业登记确认后,从第7个月开始,其物业服务费用按收费标准的70%交纳。为此消协认定该物业公司收取未入住业主全额管理费和生活垃圾费为违规收费。最终,该小区的物业公司将近万元不合理收费如数退还给了小区业主,并停止了不合理费用的收取。

    案例三 游客遭价格欺诈案
    2007年3月,市消协接到一西安游客投诉,反映其一行四人在安康一洗浴中心消费时,明码标价为每人38元,但消费后却向他们收取了259元,消协对这件关乎安康人诚信形象的“小事”非常重视,随即联系物价检查人员一同前往该洗浴中心。经调查了解,该洗浴中心多收了消费者90元钱,消协和物价检查人员责成该洗浴中心退还了多收取的钱,并向消费者赔礼道歉。

    案例四 使用不合格柴油导致机器受损案

    2007年4月,消协接到举报称旬阳县某加油站销售的0号柴油有质量问题,致使自己的柴油机屡发故障。接报后,消协工作人员立即展开了全面调查,经过取证、抽样(0号柴油)调查,并经过陕西省石油产品质量监督二级检验,结论为该0号柴油为不合格产品。最终,加油站给用户赔偿了5000元。

    案例五 游客住店被盗案

    2007年4月23日,西安一游客在江北一宾馆内住宿时,随身携带近万元的现金、手机以及其他贵重物品被盗窃一空,虽然及时向公安部门报了案,但却陷入了身无分文的尴尬境地。万般无奈之下,西安游客找到相关部门投诉。消协接到投诉后认为,虽然游客住宿被盗属于刑事案件,鉴于游客当前的实际困难,随即消协、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带着游客来到住宿的宾馆进行交涉,经调解,最终达成协议:由饭店免去该游客的住宿和就餐费用,并支付950元差旅费,保障游客顺利返程,待公安部门正式对该案作出结论后,消协再就游客损失问题进行民事调解。

    案例六 电视机自燃引发火灾案

    2007年4月,岚皋四季乡胡某购买了一台国内某名牌三十四英寸彩色电视机,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发生燃烧,导致火灾造成了经济损失。消协接到投诉后,立即展开了调查取证,并邀请消防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最终查明火灾的原因属该电视机质量问题引起。经调解,由电视机经销商赔偿胡某经济损失8500元。

    案例七 劣质肥料导致青苗枯死案

    2007年6月,岚皋城关镇方垭村村民吕某、刘某在县城农资经销门市部购买某复混肥料使用后,导致施用该配料的青苗全部死亡,造成经济损失2200元整。为此,消协会同县农业技术人员调查后查明,由于该复合肥料存在质量问题,是导致青苗死亡的主要原因。调解后,经销商一次性赔偿吕某和刘某损失7200元。

    案例八 啤酒瓶自爆伤人案

    2007年6月,汉滨区五里镇富强乡王某在酒店内与朋友聚餐时,一瓶啤酒突然发生自爆,将其脸部划伤,面部缝合9针。王某随即与啤酒厂方联系索赔事宜,多次协商无果,便投诉至消协,经多次调解,最终达成由厂方一次性赔偿给王某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后期治疗费等3701.50元。

    案例九 美容导致皮肤过敏纠纷案

    2007年11月,消费者刘某在汉滨区某美容院做面部美容,使用了该美容院推荐的一种去斑产品,结果导致皮肤过敏,面部起满红色水痘。投诉至消协后,消协认为,消费者因使用“唐人医生”美容去斑产品出现皮肤过敏,而美容院没有及时停止使用,采取其它补救措施,反而坚持让消费者继续做完一个疗程,导致消费者皮肤过敏加重。
    经多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协议,该美容院向消费者退还做美容的费用800元,并赔偿消费者损失2600元。

    案例十 使用劣质电话影响通讯案

    2007年11月,紫阳毛坝镇一消费者投诉,某经销商在该县境内销售的“喜讯”牌村村通商务电话出现质量问题。经消协调查,这种电话是经销商通过网上采购的产品,并在紫阳县进行无证照销售,其销售方式是以给某通讯公司代卖移动电话卡,同时推销此种电话,每部收费680元,先后在紫阳县销售并安装50余部。由于该电话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导致用户通讯不畅,同时用户还必须按月交费,使用户苦不堪言。经调解,经销商向用户赔礼道歉,赔偿损失8000余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