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运用提拔任用票决、公示存疑复议等六项领导干部选任制度,规范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一是初始提名署名制度。在干部调整和班子配备前,县委组织部专门印制《科级领导干部提名推荐表》分别送发至每位县级干部和部分离退休领导,各县级干部根据推荐职位和要求进行署名差额推荐。在县政府组成部门换届中,32名县级干部和离退休正县级领导干部对《推荐表》中明确的县政府21个组成部门、10个直属机构和议事协调机构共37个党政正职职位,按照1:2的比例进行了署名推荐,推荐结果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亲自汇总,直接向县委书记汇报,确保了推荐结果的保密性和可信度。
二是平级调整票选制度。按照制定方案、初定人选、召开会议、酝酿讨论、分轮票选和形成决定的工作流程,实行多人、多岗位差额票选,以得某职位票数高者当选为该职位人选。在2007年的县乡人大、政府换届中,有4名干部在差额票选中被淘汰,未被提拔或使用,继续保留原职务职级。
三是提拔任用票决制度。为确保干部任免决策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实行多轮差额、两轮票决。即,差额考察、差额提名、演讲答辩、县委全委会或常委会票决人选、票定职位。2007年对新提拔的6名正科级领导干部和19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分别进行了县委常委会、全委会票决,票决率100%。
四是公示存疑复议制度。对于新提拔和平级交流的科级领导干部,在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差额票选结束后,由县委组织部发出《任前公示》,将干部的基本情况、原任职务、拟任职务和举报电话等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新提拔的公示7天,平级调整的公示3天。2007年新提拔的25名科级领导干部和16名乡镇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均实行了任前公示,公示率100%。对在公示期间,群众有反映或举报的,县委在认真核实的基础上,召开常委会议进行复议,对所反映问题影响正常任职的,将取消其拟任职务。
五是测评后位转任制度。为认真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该县推行了测评后位转任制。由县级干部和正科级领导干部对全县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民意测评,各参测人员根据被测评人的平时工作表现和德、能、勤、绩、廉等情况,按照“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格次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作为干部是否继续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2007年县政府组成部门党政主要领导配备时,县委对测评中居倒数一、二名的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和县水利局党委书记就地免职,转任主任科员。
六是科级干部突出贡献奖制度。为完善干部实绩评价体系,发挥实绩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进一步引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县委制定了《宁陕县科级领导干部突出贡献奖励暂行办法》。对有重大立功表现、年度目标考核位居前列、单项业务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级领导干部实行重奖。
各项制度的相继出台进一步激发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宁陕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