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以争促活力 以创求突破

    ——镇坪县2007年度“五好杯”争先创优活动纪实

    作者:黄大陆 严军 时间:2008-02-04 08:58 来源:中共镇坪县委组织部 字号: 打印

    来镇坪的人都又这样的感慨,如今的镇坪变了!全县的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县容风貌、社会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嬗变的背后,不仅是镇坪县的致富领路人镇坪县委、县政府富有活力的领导班子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三级联创”、“五好杯”争先创优、“双联双定”等活动的蓬勃开展,激活了全县人民的活力。争创“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支部,县级领导联乡抓产业,部门、党员、干部联户脱贫,在镇坪已是星火燎原之势,有力的促进了2007年镇坪经济社会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五好杯”热潮涌起

    为掀起“五好杯”争先创优活动热潮,2007年初,镇坪县委作出了以“三级联创”为统揽,以“五好杯”争先创优活动为抓手,以农村党员“双联双定”为载体,以争促活力,以创求突破,全面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重大决策。从制定方案、健全机制、规范考核入手,努力构建“民主开放、科学合理、充满活力、文明富裕”的新格局。严格按照中省市关于“五个好” 村级党组织、“五个好” 先进乡镇党委的标准,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基层党建工作的日常要求渗透到“五个好”标准中去,力求便于掌握、便于考核,切合实际、规范可行。

    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广泛征求县委常委、乡镇领导、基层干部、基层党员的意见,先后召开大规模、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四次,坚持指导思想科学、阶段工作明确、重点工作突出、责任人员落实,出台了《五好杯争先创优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五好杯” 争先创优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专人负责抓落实,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各乡镇、村分别成立创建领导小组,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充分加以保障,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迅速掀起争创热潮。

    严格督促,强化保障,精心组织实施

    在“五好杯”争先创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县委组织部结合部门职责,以建设一流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高效的基层党组织和营造规范有序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目标,不断地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确保创建成效。

    建立落实机制。一是夯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做到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目标一同下达,两个任务一同部署,两个成果一同考核,把“五好杯”活动成效作为部门评先选优、领导干部调整交流、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各级干部抓党建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争创督查指导制度。乡镇党委每月对基层党支部进行一次督促、指导,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联评,及时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县委组织部、基层办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对争创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实行检查通报制,每季度发一期党建工作通报,向县委上报一期“五好杯”工作进展情况,排出党(工)委名次,及时指出乡镇党委工作不足,督促激励乡镇委比学赶超,促进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认真执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人履行职责述职考评奖惩制度。每半年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一次述职,村党支部书记向乡镇党委进行一次述职,夯实了创建主体责任。

    推行全县联评集中审核制度。在各乡镇自查申报的基础上,实行12个党(工)委分别评分,由县委综合考核、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审核,初步确定成绩。

    规范创建程序。为了保证创建工作坚持标准,统一规范,在抓创建活动中先后制定了《关于“五好杯”争先创优活动申报工作的通知》、《“五好杯”争先创优活动考核办法》、《关于开展村级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活动的通知》等制度性文件,统一标准、规范运行。同时,为了形成乡镇与乡镇之间比学赶超的氛围,要求各乡镇自制一部电教片,组织开展“镇坪县第一届电教片观摩集中评比会”,各乡镇党委副书记参加观摩,互相交流,找出自己的优劣,先进事迹编辑出书,实行重奖,激发乡镇的争先创优热情。

    公正公平考核。实行党建工作考核、业务部门单项考核和县考评办综合考评相结合。单项考核按平时成绩占30%,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占50%,半年、全年党建述职占10%,全县党委联评占10%的比例,组织部将考核材料全部收集整理,给各乡镇负责人集中展示观摩,并将扣分事项、排名先后公示公布,最终确定党(工)委总成绩,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县考评办将单项考核成绩纳入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及时宣传典型。努力搭建宣传平台,全方位、多层次的总结宣传乡镇、村、党员在争先创优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优秀典型。先后在《镇坪组工》上开办了“五好杯”争先创优活动专栏,在“镇坪党建网”上开办了“争创五好杯、贯彻十七大” 、“基层了望”专栏,截至目前,共办《镇坪组工》16期,宣传介绍各乡镇典型经验8条,宣传典型人物28个。市级以上媒体宣传“五好杯”争先创优活动21次。各乡镇也通过召开会议、办专栏、刷写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撰写新闻稿件,捕捉典型事例和人物,向各级媒体宣传推介。

    创新载体,抓好结合,丰富内涵

    为了使“五好杯”争先创优这一有效抓手牵引全局,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双联双定” “三项培养” “一联两帮”等特色党建活动。

    “双联双定”, 培养高要求的农村党员队伍。认真落实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中要求的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党员服务人民群众、党员承诺制有关要求。在农村重点推行“双联双定”活动,通过申报选岗,解决无职党员“愿不愿干”的问题;通过民主推荐,解决群众“认不认可”的问题;通过支部定岗,解决无职党员“干什么”的问题;通过公示明岗,接受社会监督,解决无职党员“真不真干”的问题;通过引导履岗,组织岗前培训,解决党员“会不会干”的问题,使广大农村党员变无职为有责,变无为为有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全县有745名党员分别联系12类具体村务,在促进和谐村镇建设、维护家庭邻里和谐、公益性设施的管护维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村党员成了村干部的得力助手。全县有1300多名党员联系1324户贫困群众,入春以来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义务提供技术服务800余人次,扶持农用籽种等生产资料价值30余万元。

    开展“三项培养”,选拔高素质的后备干部人才。坚持“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原则,狠抓“三项培养”。每一名党员联系非党员主导产业大户,开展结对定向培养活动,让党员从政治思想、党的知识和政策方针上帮助产业大户,引导产业大户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经过组织培养,全年发展农村党员80名,其中在致富能手培养党员56名;让产业大户从项目选择、信息服务、实用技术和资金扶持等方面帮助贫困党员脱贫致富,涌现党员致富能手205名。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群众威信比较高的党员产业大户,登记造册上报乡镇党委备案,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定向培养。

    实施“一联两帮”, 整合争先创优优势资源。把“一联两帮”作为推进争先创优的有效措施,明确县级领导、机关部门在争先创优活动中的职责和要求,协助乡村两级落实争创任务。20名县级领导联系10个乡镇,指导乡镇、村落实县委各项决定;70多个县级党政部门、中省市驻镇单位帮扶35个村,建设产业示范点、扶持党员典型户、建设和谐家园、组建专业协会;1000名县乡党政干部帮扶1000名农村党员和贫困群众,一对一地给农民扶持生产资料、开展技术服务、提供市场信息,提供生活救助。活动开展以来,部门机关干部共为农户筹措资金30多万元,补助水泥100吨;帮扶家园建设184户,培育养殖大户423户,产品加工大户20户,营销大户23户,三星级农家乐12户,建成产业示范点38个。同时,涉农部门积极选派17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才到基层开展科技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活力激发,硕果累累,亮点纷呈

    “五好杯”争先创优活动开展以来,各基层党组织以服务群众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动力,立足实际抓落实,创新机制促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三个提高”、“三个变化”的新景象

    一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实行“五好杯”的重奖重惩,普遍改变了过去党建工作“要我抓”到“我要抓”的转变,在思想认识上进一步提高,在方式方法上进一步改进。乡镇、村每季度都要召开党建工作例会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及时的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乡镇从事党建工作的人员经常性的到组织部反馈情况、咨询工作。

    二是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县委组织部将定期举办党建工作业务培训班,经常性的到点指导、交流工作,使从事党建工作业务的干部很快熟悉掌握了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找准了工作的切入点。特别将党建工作的文件汇编成册下发的各个支部和乡镇党务工作者,强化学习要求,经常督促检查,随时学习掌握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法规。

    三是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后进村整顿、中间村提高、先进村达标活动,广大村干部普遍增强了群众观念、法纪观念和廉洁奉公意识,改进了工作作风,形成了“干事、创业、廉洁、为民”的良好氛围。乡镇班子认真坚持党委议事规则、执行党建联系点工作制度,围绕发展出注意、作决策、抓落实、建项目、办好事,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加强对乡村党务、政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坚持实行村干部值班制度,每周确定一名村干部在村公房值班,明确了值班内容、严明了工作纪律,夯实了村干部的工作职责,提高了村干部素质。

    四是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呈现新变化。各基层党组织围绕增强班子战斗力、激发党员先进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华坪乡开展的“十个一”强素质活动,强化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了干部服务群众的水平。曾家镇推行的支部、党员“双承诺、双评绩”活动,将支部与党员责任联为一体,使每个党员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有压力;钟宝镇建立村支部班子成员目标管理办法,使农村支部班子成员个个有职责,人人有目标,努力提高支部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牛头店镇实行的党员干部“四位一体化”管理,全面释放党员活力,达到了抓管理、强队伍、创业绩的目的;白家乡积极探索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有效办法,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检验党员、干部能力的平台,加强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增强了党员意识,提高了党员素质;上竹乡结合“党建综合示范乡”建设,开展“四个一”主题实践活动,规范创建措施,做实基础工作;上竹乡庙坝村开展的“支部争创五好树旗帜,党员双联双定树标兵”党建主题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是抓党建促中心成效呈现新变化。各级党组织坚持着眼于特色产业,发展高效集约、规模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稳定人均1千斤粮的基础上,狠抓药材、畜牧两大产业。药材产业突出玄参、绞股兰、魔芋等主导品种,强化市场对结,以订单生产为纽带,以典型示范和大户带动为突破,全县共建设标准化连片种植示范点31个,发展药材大户350户,辐射带动全县新发展草本药材4.57万亩,管护木本药材7万亩,为实现人均3亩药材打好基础。探索形成镇坪生猪标准化养殖模式,建成示范点479个,赢得全市畜牧现场会在镇坪召开,镇坪模式养猪经验在全市推广,带动全县新改圈舍2232间,17856平方米;全县饲养生猪18.46万头,出栏10.53万头,实现了人均3头畜目标,仅牛头店镇先锋村杜定国,发展生猪养殖业,年获收益10余万元。大力发展了“农家乐”、农产品加工运输、乡土产品生产等二、三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做好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组织转移,近年来全县劳务输出都稳定在1.2万余人,劳务输出过亿元。突出特色,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扎实开展以“三建三改三化”为主的村庄整治,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六是党群干群关系呈现新变化。各级党组织以服务人民群众为目标,不断地改进作风、增进联系。在感情上贴近群众,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在思想上相信群众,培养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正确行使权力;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坚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促民富”,尽心尽职“解民忧”,竭尽全力“保民安”;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一些看似很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生活上关心群众,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满意为第一要求,以群众的富裕为第一目标,以开展“五好杯”争先创优为强劲动力,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尽己所能为民服务,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