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利县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推行了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考评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形成了以考核考评推进工作促进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
设置考核指标 引领发展
考核考评体系的核心是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的合理科学设计。一要注重全面,突出重点。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应囊括全县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对县委、县政府要突出、要强化、要重点抓的工作,都要上目标责任书,合理赋分,强化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重要工作的导向作用。二是体现特色,凸现个性。要结合各乡镇、部门的实际客观情况、客观特点、基础条件的不同,分类设计考核指标,分类进行考核,不简单“一刀切”。鼓励乡镇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三是刚性量化,动静结合。在考核指标和考核项目的设置上均应进行量化,提出具体的刚性要求,对那些不易量化的,像社会事业、班子和队伍建设项目,也要根据工作轻重、性质的不同进行量化分析,合理赋分、权重。四是合理赋分,综合评价。在社会综合评价上,领导评价的分值一定要适宜,一旦过大,就容易产生“惟上不为下”、“不怕群众不满、就怕领导翻脸”的工作态度。五是统筹兼顾,长短结合。长远目标是靠年度目标、任期目标任务完成的积累达到的。要重视对长远目标和任期目标的考核,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完善考核考评办法 促进发展
在完善考核考评办法上,应着重从“一个对接、四个结合”上做好工作。“一个对接”是,充分结合上级考核办法的精神,制定考核办法,力求使考核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考核范围和质量标准,始终与上级总体工作要求保持一致。“四个结合”是:量化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量化考核主要依据指标赋分、权重,量化一定的分数,着重从量的方面对应考核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考核主要依据年度综合测评,综合考虑领导评价、社会各方面的评价,着重从质的方面对应考核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要给考评责任职能部门下放一些权力,给予经费保障,切实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并注意做好平时考核档案的整理和数据的收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考核不是静态的一次性行为,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要有“事终”考核,更要有“事中”考核,要把考核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以达到考核、督促、检查、促进工作的目的。目标责任考核与干部使用结合。要把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重要依据,把那些真正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真正有政绩、有本事的干部,提拔重用或交流到关键岗位,对年度考核靠前的乡镇和部门,还要提高一般干部提拔任用的比例,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从根本上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充分运用考核结果 激励发展
考核结果的运用是整个目标责任考核的最终环节,如果得不到有效运用,就没有实际价值和意义可言。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运用:一是在评先上运用。各类集体和个人的评先评优必须要以考核结果为依据。二是在公务员年度考核上运用。凡是考核得分靠前的可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靠后的确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次,其班子成员转化为“称职”等次。三是在经济奖惩上运用。考核结果直接作为经济奖惩的依据,可设综合奖、升位奖、先进奖和单项奖。四是在干部提拔任免上运用。贯彻“凭实绩用干部”原则。在干部调整中,无论是升降奖惩,还是调整交流,都应该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基础依据。经考核确属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单位部门,对主要领导委以重任,加大对一般干部的提拔力度;经考核认定实绩一般者,要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对经考核认定绩效较差者,确属不胜任或不称职的,要视情节予以降职使用,改任非领导职务、转任、离岗培训、待岗、辞职或离职分流,切实做到将考核结果的运用作为解决干部能下问题的一个突破口,积极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监督约束机制 保障发展
目标责任考核是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套联动才能达到应有效果。应建立以下四项相关制度:一要建立经常性考核机制。要各单位平时做好目标的自我监控工作,单项指标完成情况要每季度向上级职能部门申报,在经部门检查核实认定和考核办公室汇总审核,分管领导审定后,纳入统计部门数据库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二要探索建立民意调查制度。以社会评价为主,可以在单位、网站等开设意见箱等收集群众意见,也可以逐步将民意调查交由社会调查机构来完成,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三要建立考核责任追究制度。严格相关责任及失责追究制,对不能履行工作职责、提供虚假情况、考核结果失真失实或违反纪律的人员,应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四要建立考核监督制度。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聘请考核工作监督员,开通监督举报电话,建立考核预告、公示和公议制度,将能公开的考核内容、过程和结果向公众公开,增加考核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新闻工作者的监督。
加强考核主体队伍建设 确保发展
考核主体是考核工作的组织者,承担着考核考评体系的设计和对考核对象的检查、核实、综合分析,作出评价结论等职责,就其地位和作用而言,应成立专门独立的考核机构,建立专门的联合考核,落实办公地点,配备专职人员,配套以网络化为主的办公设施,保障经费支出,变单一考核为联合考核,变临时考核为长期考核,变平面考核为立体考核。对从事考核考评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保证考核考评结果的客观准确、公正、公平;要不断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推动考核考评工作不断进步、创新,促进工作落实。
通过推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统一了发展方向,统一了发展目标,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发展合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通过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规范政府行为,强化服务功能,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二是干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是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实行目标考核,全县各级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干事业的激情得到充分释放。特别是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的充分运用,形成了一个重工作、重实绩选拔干部的良好用人导向。三是三大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以茶饮产业率先发展的绿色农业,年实现产值8个亿,茶饮产业基地面积累计达13.2万亩,产值2.4亿元,先后还评为成为全国绞股蓝第一县,西北名茶大县。环保工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12家,实现产值5亿元,成为全市环保工业四强县。生态旅游高歌猛进,全市三个旅游重点县,年实现收入1200万元,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是新农村建设已成规模。累计投资近6000万元实施主导产业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和民居改造,建设徽派民居2268户,先后有27个村基本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继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试点县之后,又成为全省四个整体推进县之一。2003年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列,2005年又跨入“十五”陕西经济增长最快县行列,连续6年保持“国家科技进步县”荣誉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