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岚皋 > 正文内容

    看岚皋如何聚变

    作者:卢峙兵 刘志海 王兴波 时间:2005-02-24 09:48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收藏 打印

    一看思想观念之变——科学统筹谋全局

    2002年底,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

    在认真审视县情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并领悟到:特色产业弱小、城乡差别较大、生态破坏严重“三大问题”,是岚皋发展面临的直接困难;统筹城乡,兼顾内外,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将是岚皋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那么,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如何做到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快速发展呢?

    “结合岚皋的实际,当务之急是要认真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等事关全局的重大关系,审时度势调整思路,改变方式推进发展。”县委书记陈勇说,“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指导实践,这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之,一场席卷全县3000余名干部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思潮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溯流而起。科学发展观内涵是什么,新形势下,岚皋该如何发展,优势是什么,差距在哪里。一系列命题深刻、针对性强的问题摆上了桌面,各级干部在常达三个月的“理论运动潮”中接受洗礼,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决策层因势利导,在吃透县情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善纳贤言,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渐趋明朗,量身定做的“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的发展战略开始浮出。

    二看发展思路之变——紧扣特色做文章


    有了科学的发展观做指导,全局工作的思路就会愈加清晰。找准优势,县上提出了“二三四”经济发展思路,即抓住项目建设、民营经济两个关键,搞好旅游、扶贫、城镇三大开发,突出农村产业、工业扩张、招商引资和劳务输出四个重点。在空间布局上,提出“三区”建设,逐步建成高山绿色生态区、中低山绿色种养区、河道沿线绿色产业城镇区。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在生态旅游和小水电上做文章。

    正是紧紧围绕发展思路,不遗余力在“山好水好”的特色上做文章,才成就了岚皋今天水电、旅游两大特色产业的“风声水起”。

    依托青山绿水,岚皋的旅游产业一步一层天。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联动的原则,该县筹资7500万元建成了南宫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及岚河漂流,被誉为“陕南小九寨”的千层河及蜡烛山风景区已列入开发日程,岚皋的大旅游格局初显。

    2004910日至12日,成功举办了“陕西岚皋首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借陈忠实、陈长吟等文学大家和40多家新闻媒体50余名新闻记者之手,浓墨重彩向外界推介岚皋旅游,丰富拓展了生态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生态岚皋”品牌知名度大大提高。

    提及“岚皋小水电”,那是享誉全国的品牌。这些年,按照“两开四换”的战略方针,岚皋坚持走国家、集体、引资、联营、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开放办电的路子,全县兴建小水电站21座,装机容量达13.45万千瓦,年发电产量达18890万千瓦时。

    近两年,岚皋抓住“西洽会”和“龙舟节”商机,先后引资兴建10座电站,新增装机容量达5万千瓦。引资11亿元,转让3座电站,对小沟等电站进行产权置换,涉及资金1.3亿元,由此掀起了岚皋开发水电产业实现兴县富民战略的第二轮热潮。

    三看执政理念之变——执政为民谱新篇


    大道镇东坪村曾是一个地域偏僻的贫困村,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2002年,村上农网改造全面启动,东坪人第一次用上每度0.49元的低压电。2003年,长约4.5公里的村级公路全线竣工,村民们彻底结束了“肩挑背驮磨层皮”的时代。2004年,村里程控电话正式开通,移动网络全村覆盖。

    透过东坪村的变化,可以再一次见证岚皋县各级党政转变服务职能、乐于为民谋利的施政理念之变。

    正是有了广大干部对民生的重视,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要事、难事也就迎刃而解。

    以前,岚皋农村是山有多高人住多高,靠天吃饭的日子穷怕了几代人。县委、县政府急人民之所急,积极派员向上勤跑巧跑要项目,找资金,争指标,通过新村建设、集镇扩容、扶贫重点村建设、退耕还林等惠民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农民告别“穷窝窝”,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舒坦的日子。

    据统计, 近年来,岚皋共投入资金近亿元,迁移安置贫困户32691.3万人,相当于搬迁了一个万人以上的乡镇,许多“老扒人”彻底摆脱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开始走出贫困。目前,全县在建的扶贫重点村和移民新村分别达到35个和48个。

    “农民群众最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一位常年蹲在工地搞线路勘测的设计员向笔者这样道白他的真实想法。“为改变雨天走泥泞,晴天吃灰尘”的交通状况,县上争取资金363.5万元,新修村级公路1456公里,普修公路167253公里,高标准地完成了农村通达工程。投资141万元,建起了41座便民桥,极大地方便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农村电价过高,争取资金实施农电网改造;农村儿童入学太难,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全力资助。城市背街小巷改造,城镇防灾保安,贫困群众生活安排,凡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政府总是在竭力而为。

    大而论之,一拨接一拨的重点工程次第上马,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悄然改变着普通百姓每一个生活细节。近两年,县上累计投资2亿元,启动实施城市扩容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莲花公园绿化等工程,新修和改造5公里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广场、县医院病房楼等社会公共设施相继投入使用。

    为缩短东西差距,县上启动了“支援西部”工程,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向西部倾斜,随着岚紫公路、民大公路等一批甘露工程的上马,那里的贫困面貌将彻底改变。

    四看工作作风之变——求真务实促发展


    2005
    111日的《安康日报》汉江晨刊,曾以《村干部台上述职老百姓台下打分》为题,详细报道了岚皋县佐龙镇村干部向村民进行述职报告的事。干部坦坦荡荡给百姓汇报工作,村民明明白白听“当家人”的想法打算,然后提意见,说想法,面对面沟通,这样的“阳光操作”,让人信服,促进了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这应该是岚皋干部求真务实抓发展的真实写照。

    “我们不能搞花架子,投政绩工程,任何时候,都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标准,脚踏实地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行风评议上,县上的一位领导这样要求各级干部。

    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促进发展,干部最重要的政绩是服务群众。这样的发展观、政绩观一直激励着各级干部在各行各业兢兢业业,奋发而为,敢于求真,始终务实。

    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上推行所有县级领导包挂联系点制度,出台了县级领导“六个一”工作制度,明确规定每人联系包抓一个乡镇、一个党建村、一个贫困户、一个困难企业、一项重点工程和一所学校。各乡镇部门负责人也都建立了工作联系点,尽心竭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2003年开始,县上推行对重点项目、城建开发、社会稳定及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实行板块运作。成立了8个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组织一套精干班子实施,实行责权统一,分头负责,分兵把口,一抓到底。其工作进度一月一检查,一季一报告,半年一汇报,年终一总评。综合评议打分由县委全体(扩大 )会进行测评,这种做法,充分调动了全县各级干部的创业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从根本上消除了工作责任落实难、考评考核兑现难的弊端。

    破解“三农”难题中,岚皋县的决策者们没有仅仅停留在搞形式上,而是勇于探索,大胆摸索。20029月以来,县上抽调55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组“上班”,进村入户帮助农民抓产业。这种做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催生了整个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lq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晚上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晚上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安康市人民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