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力实施突破发展,全年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消费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市场物价持续攀升的格局,社会经济总体呈现出快速良好的发展态势。
城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净增额首次突破千元
2007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0.17元,同比净增1270.17元,增长17.9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收入净增额最高的一年,也是首次净增额过千元的一年。从收入来源看,四大类收入齐增长。一是工资性收入人均4783.6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75.11元,增长13.67%;二是转移性收入人均在3093.68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88.49元,增长23.49%,其中,离退休金收入人均2843.89元,增长25.49%;三是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年人均收入764.46元,增长5.25%;四是财产性收入快速增加,全年人均在14.57元,增长15.8倍。
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效应拉动明显。今年以来,由于国家提高离退休金标准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以及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等政策性因素影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工资和离退休金大幅提高,成为居民收入较快提高的主要因素。全年城区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13.67%,养老金收入增长25.49%。两项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的90.7%。二是家庭财产性收入增加,股票热影响显著。 2007年市区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人均14.43元,增长15.8%。随着2006年股市的升温,股票、基金的高回报率吸引着投资渠道偏窄的国人。居民购买基金、股票的热情空前高涨,居民股息与红利收入从无到有,全年人均收入13.33元。
市区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
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带来了消费支出的较快增长,并呈逐季上升态势。2007年安康城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406.44元,较上年同期提高548.4元,增幅比2006年提升9.5个百分点。调查的八大类消费性支出中除家庭设备及服务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两类呈现下降外,其他如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交通和通讯、其他商品和服务等六大类均呈现上升态势。其中,居民食品消费人均支出2687.19元,同比提高428.48元。增长18.97%;医疗保健消费人均支出566.54元,增长7.3%;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人均426.63元,增长7.1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人均478.82元,同比下降6.29%。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一成半
2007年受农业增产和农副产品价格不断攀升的拉动,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314元,比上年同期净增302元,同比增长15%。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现金纯收入1873元,同比增长11.6%;人均实物纯收入441元,同比增长32%。首创近二十年来增幅之最。
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点:一是由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带动社会整体劳动报酬水平普遍提升,加之本地区域内三条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吸引了本地农闲时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务工,致使本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094元,同比增长11.2%;二是由于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和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好的大丰收,带动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达1098元,比上年增长20.9%。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7年,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得农村居民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水平的升级,消费结构的优化。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38.1元,比上年同期净增665.5元,增长37.5%。调查的消费八大类支出呈现“七升一降”,其中用于食品消费性支出908.6元,同比增长16.4%;衣着消费支出157.9元,同比增长25.9%;交通通讯支出196.6元,同比增长41.3%;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236.7元,同比增长11.9%;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146.9元,同比增长108.1%;医疗保健支出189.9元,增长91.2%,居住支出519.9元,同比增长113.4%,家庭设备81.6元,同比下降20.3%。
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驶入快车道
随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加之产业结构调整、小型工业进步、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市场农副产品价格一路高涨等因素,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加快速度。2007年,农村居民户均建房投资11.17万元;同比增长25%;户均生产性投资107.8元,同比增长75.6%。
居民消费价格持续攀升 创近十年涨幅之最
2007年在宏观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安康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也在猪肉等食品价格的强势推动下,出现明显的结构性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逐月攀高,全年同比涨幅高调收于106.1%,创下近十年来涨幅之最。调查的消费八大类呈现“六升一平一降”。其中呈现上升的六类主要是食品、烟酒及用品、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衣着类,全年累计分别上涨了14.5%、4.7%、3.4%、2.5%、2.3%、2.0%;交通和通信类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下降了0.2%。主要运行特点:
逐月攀升,接连冲高,屡次破线。综观全年各月物价走势,价格由元月份的同比上涨2.2%到二月份的涨5.3%,再到三月的5.1%,四月4.8%,五月的5.4%,六月的6.8%,七月的7%,八月的8.0%,九月的6.5%,十月的7.4%,十一月的8.1%,十二月的6.5%,除元月份未超过控制线外,连续十一个月屡破国家4%的控制线,致使全年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6.1%,超过国家控制线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1.3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仍然是引领消费总水平上升的主动军。全年食品类价格上涨14.5%,引领总水平上升4.6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76.7%。调查的十六小类中,除糖和液体乳及乳制品两小类略有下降外,其它十四小类均上涨。其中涨幅较大的是油脂和肉禽及制品类,分别涨了38.2%和36.2%;粮食、干豆及豆制品、蛋、菜、其他食品类也分别上涨了14.5%、13.4%、14.5%、12.5%;水产品、调味品、淀粉等涨幅也在6%——9.2%之间;茶及饮料、糕点饼干、在外用膳、干鲜瓜果类也程度不同的有所上涨。
政策性调价拉动居住类价格上涨,涨幅位居第三。今年以来,为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国家不断实施宏观调控手段,于今年3月、5月、7月、8月、9月、12月连续六次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我市元月份出台的水价上调;年内液化石油气等燃料类价格的上涨;加之去年一些政策性调价翘尾影响,导致今年我市居住类价格上涨3.4%。调查的四小类普遍上涨,其中有住房价格上涨6.0%,建房及装修材料涨3.2%,水电燃料涨2.1%,租房涨2.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走出下降通道,转负为正。2007年,随着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政策运行周期的界满,以及非义务教育学杂费的不断攀升,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由2006年的下降7.2%转而为上升2.5%,不但使得抑制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因素明显减弱,而且加速了价格总水平的上行。
生猪出售价高利丰 生产发展效果不佳
2007年,安康市场肉禽等食品价格在一路涨声中走来,着实让农民朋友偷着乐了一把。据抽样调查监测资料:全年毛猪价格从一季度的每市斤4.2元到二季度的4.5元,三季度的6元,四季度的7元;仔猪价格也是一路飚红,价格由年初的每市斤5.0元涨至年末的15元;特别是下半年国家对生猪养殖给予的优惠扶持政策,可以说,价格的一路高涨加之优惠的扶持政策等利好因素,强烈地刺激着养殖户的饲养欲望。但因上年“肉贱伤农”,加之蓝耳病疫情的发生,能繁母猪的大量被宰杀,导致今年母猪存栏数量急剧下降,仔猪生产繁殖量少,存栏出栏数大幅下降。至年末,能繁母猪存栏为189头,生猪存栏2257头,全年生猪出栏2519头;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39.4%、28.2%、6.4%。
2007年总的来说,安康社会经济发展良好快速,百姓也从中得到了较多的实惠,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市场物价涨幅持续快速上涨不松劲,特别是涉及民生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不断攀升,使得中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有所下降;二是安康地处秦巴山区,“靠天吃饭”,农业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三是地方工业偏弱,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缺少支撑;四是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比,差距仍然很大。因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是依托安康资源,围绕农业丰产、企业增效、居民增收等,找准突破口,实施突破发展,确保社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的良性发展;二是密切关注市场物价,审时度势,谨慎出台调价项目,确保市场物价平稳运行;三是在着力解决好低保人员的生活困难补助的同时,关注“低保边缘户”(指那些家庭收入水平虽高于低保线,但实际生活水平却低于享受了专项救助的低保对象的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避免在城乡低保制度逐步完善之后,低保边缘户成为新的突出贫困群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