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元至八月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实施进展情况通报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同志们:
      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的决定》,两办根据市委工作会议、市政府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决定》的要求,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细化分解,下达到各县区、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中省驻安各单位,明确了主要经济指标、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的主办、协办单位和责任人。年中,市委又向各县区、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中省驻安各单位印发了《安康市二00三年经济目标责任考评办法》。市委、市政府于6月中旬派出11个督查组,对全市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督促检查,市政府督查室自8月起,对重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实行了月报制度,市政府拟于9月初进行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检查活动,虽因暴雨洪水灾害推迟进行,但各县区、各部门都普遍进行了自查。从自查上报情况看,各县区、各部门主要领导都注意从实际出发,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带头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及时协调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克服了“非典”和严重暴雨洪水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了全市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元至八月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市委、市政府主要工作落实情况
      从县区和市政府工作部门上报情况来看,年初细化分解的八项主要经济工作任务进展良好,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大力发展绿色种养业。这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实施“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紧密配合,在规范种植、科学饲养、提高品质上下了很大功夫。黄姜种植面积已达 80 万亩,占年计划任务的177%。市上确定的旬阳、白河黄姜产业化示范工程已启动实施;新发展蚕桑3 万亩,改良老劣桑园6000亩,桑园面积达到 69.5万亩,占年计划任务的99%;种植烤烟15.78万亩,占年计划任务的98%,人工种植、改良草场13 万亩,占年计划任务的86%,饲养山羊 85万只,占年计划任务的 85%;安康正大、安康北医大已分别在平利、宁陕县开始建设胶股蓝种植GAP达标示范基地;月河川道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已经省农业厅立项,市上还制定下发了《安康市月河川道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5个示范乡镇已全面开工实施,完成了164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省级认定,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送样化验、标准化生产培训等工作已全面展开。
      (二)秦巴药谷建设。安康北医大、镇坪制药厂已于7月获得国家GMP认证。平利制药厂、市医化总厂GMP达标认证正在做有关准备工作;安康正大已完成改制;济仁制药4500万元技改项目已完成可研、环评,待国家发改委批准后实施;“股蓝泼尼松片”二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陕南中药交易市场” 建设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上报省经贸委审批。
      (三)丝绸产业。由于丝绸市场长期低迷,丝绸企业生产经营严重困难,丝织印染厂破产,丝绸产品开发因无实施企业,目前尚无进展。
      (四)生态旅游。秦巴汉水自然风光旅游项目已经省批准上报国家审批;瀛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计委已立项并下达了1700万元的建设投资计划,项目建设初步设计已报省待批,预计9月底可开工建设;因“非典”影响推迟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将于国庆期间举行。
      (五)扶贫开发。要求于10月底完成1万人的迁移式扶贫任务,已有60%的迁移户完成了建房主体工程。10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已实施在建89个,在建重点村已完成年建设计划任务的80%。
      (六)非公有制经济。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良好,汉滨、旬阳、石泉、汉阴4个非公有制经济重点县区建设进展顺利;列入跟踪考核的48个年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增长迅速,累计完成增加值11363万元,营业收入42120万元,总产值46293万元,上缴税金143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1.8%、65.8%、69.6%、94.8%;10个出口创汇企业产销两旺,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4248万元,同比增长13.2%;恒口、关庙、涧池、池河4个省级乡镇企业小区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进一步改善了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为小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小区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七)工业园区建设。建成工业项目2个,完成投资3000万元,实现技工贸收入1000万元,税收90万元。按年计划任务检查,欠建1个;新增入园合同项目4个,引进资金4480万元,欠新增入园企业3户。
      (八)教育事业。省政府已将汉阴县列为2003年“普九”验收县,将紫阳县列为2004年验收县。目前,汉阴县已完成校建投资4451万元,部分指标已达到“普九”验收要求,按计划于年底通过省“普九”验收。紫阳县已累计投入“普九”资金3200万元,正在积极创造条件,拟于年底通过市初验,明年通过省验收;整合安康教育资源,创办安康理工学院工作,市教育局提出的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讨论,目前正在修订完善。
      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元至八月,市、县区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8.21亿元,占年计划任务的53.55%,比上年同期增长10.65%。经综合分析测算,全年34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预计可以完成的。
      (一)市级重点项目平稳增长
      止八月底,列入市计划的3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37亿元,为年计划的45.49%,比上年同期增长3.25%。其中:农业2.57亿元,为年计划的39.61%;工业3.04亿元,为年计划的46.82%;基础设施5.14亿元,为年计划的46.72%;社会事业0.62亿元,为年计划的61.69%。
      计划执行达到进度要求的有:天然林保护工程、岚皋蔺河口水电站、安康-平利二级公路、7县城电网改造、安康市江北供水一期工程、安康中学教学楼、安康中医药科技大楼。
      建成投产的项目有:镇坪制药厂GMP达标改造、旬阳祝尔慷公司皂素生产线、东坝体育场一期工程。
      计划进度低于30%的项目有:汉江干流安康重点段防洪工程、黄姜产业化示范工程、正大制药技术改造、县际公路建设、江北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江南污水处理厂、安康市疾控中心综合楼、新一代气象雷达系统工程。
      计划开工而尚未开工的有:紫阳中西合资开发板石项目、石泉-茶镇二级公路、平利-旬阳公路、紫阳-渔渡公路、金州变电站、瀛湖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二)县区项目增势强劲
      县区列入重点的163个项目元至八月完成投资6.83亿元,为年计划的67.35%,比上年同期增长21.36%。按属地管理原则考核,计划执行达到进度要求的有岚皋县、宁陕县、汉滨区、汉阴县。按县区属项目考核,计划执行达到进度要求的有岚皋县、汉滨区、宁陕县、白河县、汉阴县。
      三、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情况
      止8月底,全市共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20个(其中,引进国内资金项目114个,利用外资项目6个),占年计划目标任务的92.31%;签约项目总投资35.4亿元,占年计划目标任务的 131%;引进资金33.7亿元,(其中利用外资2265万元),占年计划目标任务的175%;已开工项目87个,项目开工率为72.5%,到位资金3.91亿元,资金到位率为11.03%。其中,第七届“西洽会”签约项目93个,总投资29.5亿元,引进资金28.4亿元,签约项目履约率为66.7%,到位资金2.91亿元,资金到位率为9.86%。
      四、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事项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各部门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的事项,基本上都能做到按期反馈办理情况,有的部门对一些重点项目、重要事项和协调工作量较大的工作还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会议决定事项都能按期完成。元至八月,市政府共召开常务会议5次,研究决定事项23项。止八月底,已有21项办理完毕,2项在办理期限内正在办理。
      五、县区、部门抓落实的主要措施
      (一)各级、各部门对抓好三项重要工作高度重视。安办发 (2003)7号文件下发后,县区、部门普遍召开会议,对全年工作落实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完善措施。
      (二)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县区、各部门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一方面加强向上争取工作,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扩大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市、县区的共同努力下,一些年初看似困难的项目,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最终得到较好的落实。各县区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挤出专项资金支持开发性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县区、部门都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积极探索新的帮扶措施,主动服务,热情扶持,促其快速发展壮大。市计委、市乡企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摸清有关企业资金需求、诚信状况的基础上,积极与商业银行联系,牵头组织了我市首次非公有制企业贷款项目推介会,一次协调签约贷款项目45个,贷款总额14.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3130万元。达成贷款意向项目30个,贷款意向总额3.4亿元;岚皋县对私营企业实行定额流转贷款;石泉县引导私营企业参与国有小企业的拍卖、租赁经营等。所有这些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四)大力创新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都普遍建立了抓落实责任制,主要领导带头包抓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并将责任制完成情况列入单位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干部的奖惩、选拔任用、评优树模挂钩,充分发挥机制的推动作用。
      (五)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一些县区设立政务大厅,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汉滨区还开通了“经济110”投诉热线,严肃查处影响招商引资的人和事,响亮提出“欺走一个客商,摘掉一顶乌纱帽”;紫阳县设立招商引资援建办公室,及时帮助招商引资企业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平利县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市、县区监察部门加强对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国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违规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察,制止和纠正“三乱”,尽力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六)加强督办检查。市、县区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进行跟踪,实行督查、反馈制度。汉滨、旬阳等县区从县区直部门抽调得力干部多次进行专项工作检查;白河县成立由县纪委、县委办、组织部、政府办、劳人局主要领导组成的“五人督查组”,对乡镇、部门抓落实和市、县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不打招呼的不定期明察暗访,并把督查结果作为乡镇、部门和干部个人考评、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
      (一)部分项目计划落实迟,资金到位晚;少数项目工期欠帐多,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难度增大。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八项重点经济工作中的十四项子项工作多数都达到了计划进度。其中,黄姜种植、月河川道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超额和提前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但个别子项工作进展缓慢,差距较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好的县,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较差的县不到40%;招商引资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好的县也才达到 28%,差的县只有2.75%,市直还不到2%。
      (四)少数部门和县区督查落实工作仍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上,缺乏抓落实的过硬措施和切实可行的办法,个别县区、部门对市上安排检查的工作情况不能按时上报。
      几点建议:
       (一)坚持发展目标不动摇。各级各部门都要继续深入贯彻市委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决定的“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要求,坚定发展信心,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克难奋进,确保全年计划目标的圆满完成。
      (二)进一步加大项目对上争取力度。持续暴雨洪水灾害造成了我市公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严重毁损,尽快恢复这些基础设施,解决灾民生产生活问题,不仅关系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来年的发展。为此计划、交通、水电、教育、国土、广电、卫生等部门都要做好项目准备工作,加大对上汇报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市的扶持,努力扩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
      (三)切实抓好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工和资金的到位。今年我市已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0个,项目个数和合同投资额都比较大,但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都比较差。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必须从现在起,抢抓后三个多月的时间,加强与签约方的联系,积极创造项目开工的条件,促进未开工的尽快开工,已开工的资金及时到位。
      (四)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建设环境的综合整治。对项目建设要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封闭式管理。坚决杜绝“三乱”和“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严格兑现有关优惠政策和协调建设环境的承诺,简化程序,热情服务,努力营造宽松的建设环境,树立良好对外开放形象。
      ( 五)突出重点,加强督办检查。各县区要充分发挥督查机构的职能作用,市直各部门都要明确专人,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加强督查督办工作,及时反馈决策执行中的有关问题。大力推广平利县“事不过三”的督查办法,反复督办又无充分理由不落实的,要坚决追究单位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dmin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