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是党委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理性化解群众信访诉求是当前县域治理的一件大事。
践行“三严三实”,做好群众工作。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身体的许多病痛、疾患是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从制度层面看,“不通”也是信访问题的症结之一。它不仅表现在群众反映问题、提出诉求的渠道不通上,也表现在受理诉求、解决问题的渠道不畅上。有的部门对信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推诿塞责,敷衍了事,有的截访、堵访,甚至打击报复信访群众;许多信访部门在处理信访事项时往往采用层层下转的办法,只转不办,效率低下,造成问题堆积,矛盾加剧;加之对信访机关的监督力度不够,对侵犯群众利益引发信访的违法行政行为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以至于有些本能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本应由当地解决的问题被推到上面,本该及时化解的矛盾日益激化,本可避免的冲突衍生出来。表面上看是信访问题,实质上则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因此必须要用群众路线统揽信访工作全局,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公平公正的主动化解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减少信访诉求的发生和积累,以此实现“郡县治、天下安”的县域治理新常态。
坚持德化法治,理性化解信访诉求。“法者,天下之仪也”。化解信访问题首要用法治思维解决信访问题。旬阳县立足问题导向,找准抓手,建立“信访办理评判核查机制、有理越级上访责任倒查机制、信访事项办理书面结论机制、重大信访公开听证制度”。通过核查信访人是有理访还是无理访,信访问题处理过程是否认真负责、处理结果是否公平公正,方法是否得当、程序是否到位、结果是否公开,并依法依规做出书面结论意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优势,探索由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重大信访案件的监督和评判,理顺信访秩序,落实信访责任。出台《旬阳县庸政懒政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有效治理庸政懒政。出台《旬阳县关于整治社会不良风气的决定》,打“五霸(车霸、路霸、沙霸、街霸、村霸)”整“八治(恶、霸、闹、缠、挟、赖、横、奢)”,用“重典”净化社会不良风气,把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畅通信访渠道,重温“鱼水”之情。维权是维稳的基础,首先要把群众合理合法诉求解决好。为此,旬阳县政府专门开通社情民意“便民热线”,制作便民服务联系牌,公布各镇党政主要领导、联村领导、联络员、村干部联系电话,安放到每家每户,实行“1+N”帮扶联系机制,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一单式”服务的接访处访机制,提高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效能和质量。在县城、集镇和社区人口密集区域安放群众信访举报、干部作风举报箱,主动解决群众诉求。注重源头治理,建立涉法涉诉信访风险评估机制,重大决策要事先征求群众意见,主动预防信访问题的发生。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健全经常性的案件评查机制,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质量。落实首接首办责任制,防止形成新的信访积案。注重信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素养、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素养。
推行“一地一支督查队伍,一案一个包案领导,一案一个化解专班,一级一本工作台账,一案一个化解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法,化解了一大批信访积案,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议。对于个别无理取闹、缠访闹访、屡教不改,冲击法律底线,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敢于动真碰硬、敢于依法处置,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也是对上访人的教育引导,引导他们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旬阳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民生,保障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从根本上解决和消除信访问题的根源,以法治涵养信访“正能量”,以德化谱写信访“和谐曲”,理性化解信访诉求,重塑干群“鱼水”关系,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进程中,营造和谐发展的县域治理环境,让全县人民“乐其道、安其居”,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作者系中共旬阳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