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601期/生态旅游/内容详情

以重点景区建设为突破 促旬阳旅游业快速起航

作者:陈德智发布时间:2016-03-25 00:00 来源:本报讯 【字体:

  旬阳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具备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国旅游强县的基础条件。目前,旬阳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无成型景区、“无点无面”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旬阳旅游资源优势的认识,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从最关键、最基础问题入手,把重点景区建设作为全县旅游业突破发展的突破口,摆在突出位置,举全县之力,建设一批重点景区,从而夯实全县旅游业发展基础,促进全县旅游业快速起步,突破发展。

  一、准确定位,明确重点景区建设目标

  依据《旬阳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1)和《旬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全县旅游业重点景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两核心两步走”,围绕建设中国旅游强县目标,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和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按照“先城后山、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时序安排:(1)集中建设以太极古城、羊山、八卦山、蜀河古镇等重点景区为骨干的旬阳古城核心景区,形成“旬阳太极古城—羊山—八卦山—蜀河古镇”小循环精品旅游线路。(2)继而建设以南羊山为骨干的南羊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核心景区,形成“南羊山—蜀河古镇—八卦山—羊山—太极古城”大循环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建成以歪头山、西岱顶为重点的巴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力争通过五年集中建设,使全县旅游业初具规模;通过十年努力,建成中国旅游强县。

  按照以上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七大重点景区建设:

  旬阳太极古城景区。以创建“中华太极古城”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依托旬阳古城独特资源和“中华太极城”响亮名片,以老城、小河北两个区域为重点,恢复建设明清古城垣、古建筑和古街区,以地域历史文化展示为主题的博物馆群,建设中国历史文化古城。

  羊山景区。以建设羊山旅游休闲度假区为目标,依托区域内峡谷溪流、高山草甸、历史遗迹等资源禀赋,建设清明河峡谷、八里川高山草甸、东庵唐代寺院遗址公园、陕南民俗文化村等重点景点,着力打造羊山休闲谷,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八卦山景区。以建设八卦山自然风景名胜区为目标,依托景区奇山异峰、森林资源、天门奇观、人文遗迹等优势资源,重点建设天门山、八卦山、九华山等骨干景点,创建山岳型国家自然风景名胜区。

  蜀河古镇景区。以建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目标,依托古镇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以“记忆、休闲、浪漫”为主题,以展示汉水文化为脉,培育旅游业态,打造古镇第一印象区、明古堡文化区、清古镇文化区、古堡环境景观体验区、滨河休闲度假区、东山居住文化区、汉江南岸旅游发展区,开创古镇旅游历史观光、文化体验与现代休闲度假业态活化新体验,将蜀河古镇建成中国蜀汉道船帮文化镇、陕西茶马商道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南羊山景区。以创建“南羊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为目标,依托区域内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高山草甸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及汉文化、鸡血石文化、古矿洞、红军墓等历史遗迹,以保护为前提,借助国家大秦岭生态保护政策,申报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在边缘地带适度建设观光、科考、文化体验旅游景点。

  歪头山景区。以建设中国歪头山国际人文生态养生度假区为目标,依托区域内丰富的森林景观、奇特山体、大型溶洞集群、峡谷瀑布、人文遗迹等优势资源,打造神仙洞养生度假区、歪头山水游览体验区、仙女洞养生度假区,创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西岱顶景区。依托西岱顶和西岱顶周边丰富的森林资源、道教文化底蕴和田园风光,以“雄奇西岱顶,灵秀小武当”为品牌,突出生态观光、道教体验两大重点,系统挖掘研究西岱顶道教文化,保护修复玉皇顶寺观建筑群,叫响“问道西岱顶”口号;保护原始森林、田园水乡等原生态景观,打造著名道教文化、民俗文化体验旅游区,形成以西岱顶、铁桶寨为核心的大景区,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

  二、整体策划,统筹推进重点景区建设

  完善旅游业发展思路。要把发展现代旅游业作为打造旬阳县域经济社会升级版,培育转型升级增长极的突破口,修订完善《旬阳县旅游业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全县旅游业的总体思路,为旬阳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指明方向。要立足当前,制定《旬阳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分年度计划,进一步明确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具体工作思路,促进“十三五”时期旬阳旅游“破冰起航”,突破发展。

  高起点做好景区规划设计。旬阳属国家主体功能区,地处南水北调水源地涵养核心地带,又属贫困山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青山绿水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最大优势,也是首要考虑保护的对象。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功能定位,准确把握旬阳的旅游资源禀赋,按照发展现代旅游业的要求,实现旅游业与生态保护的高度融合。要按照做精做强、高点起步的原则,委托国内一流规划设计机构,做好旬阳古城、南羊山两个核心景区规划和太极古城、羊山、八卦山、南羊山等重点景区建设规划设计,确保景区建设品位,不留败笔。

  推进旅游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要坚持文化为魂,深度挖掘太极文化、汉水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将地域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之中,打造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品牌,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提升景区品位,扩大旬阳地域文化影响力。

  同步推进基础设施配套。要按照现代服务业态及产业化经营模式,利用农业、林业、水利、扶贫、交通、环保、电力、建设、商贸、通讯、文化等各方面的政策资源,以为大旅游做好配套为目标,系统规划、包装、整合项目,加快景区水电路、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民居改造。

  三、强力推进,加快重点景区项目建设

  创新机制,引导投资。针对旅游景区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实施重点景区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资源统一管理、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景区建设与管理运营模式。引导支持有实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带资金、带管理、带客源进入,从事景区建设与管理;鼓励景区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景区门票质押和收费权融资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各方参与重点景区建设和项目开发;鼓励和支持县内外有实力的企业以集中规划、成片开发的形式取得景区建设经营权。积极推动金融企业扩大重点景区建设项目融资,扩大银企合作。成立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

  加大扶持,破解难题。在旅游景区起步阶段,投入难、配套难是最突出的问题,要制定系列优惠政策,全力扶持重点景区建设。设立重点景区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景区规划和项目启动,促进重点景区建设起步。建立重点景区建设项目资金捆绑制度,实施项目整合和项目资金捆绑,用于改造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条件。采取合资、独资、合作、承包、出让开发权等方式,鼓励民营、集体、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景区建设开发,加快重点景区建设进度。

  各方联动,形成合力。要按照“十个围绕”的思路,即: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搞服务、交通围绕旅游抓配套、城建围绕旅游树形象、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文化围绕旅游创特色、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司法围绕旅游保平安、全民围绕旅游齐创业,聚全县之力强势推进重点景区建设。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配置旅游人才资源,按照景区管理、规划、营销的需求,制定旅游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引进高素质的旅游业专门人才,努力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队伍。

  加大宣传,树立品牌。旅游品牌、景区形象塑造与景区建设同步进行,制定全县旅游业和重点景区品牌形象宣传方案,为招商引资和吸引游客造势。筹划旬阳旅游形象口号,寻找定位旬阳旅游的“引爆点”,注重商标注册和保护,规范景区旅游品牌管理。加强旬阳地域特色文化研究,加快建设旬阳旅游网,组织编印《旬阳旅游》、《旬阳重点景区景点解说词》及地域文化系列丛书,加大旬阳旅游景区宣传推介,提升重点景区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作者系旬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