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601期/研究探讨/内容详情

发展“飞地经济”贵在真抓实干

作者:邱祖凤发布时间:2016-03-25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飞地经济”是安康依据全市的地理条件和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提出的一种生态保护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也是探寻跨区域发展的良方之一,它对于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安康来说,是比较适合的。自市委、市政府决定发展“飞地经济”以来,得到了“飞出地”和“飞入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以发展飞地经济为突破口,发展循环产业、特色产品,同时也在生态补偿、民生改善、基础建设等方面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在思想观念、制度保障、管理方式等层面出现了一些制约因素,阻碍了飞地经济的快速有序科学发展。我认为现在的关键是相关部门要转变观念、脚踏实地,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真抓实干。

  一是解放思想,在转变观念中要“实”。“飞地经济”对安康来说,还是新名词、新模式,许多人还不太适应,不适应的原因是对该经济发展方式不了解,不了解是因为学习不够,因此,思想被禁锢,甚至在一部分领导层面还出现了一些质疑声和“杂音”,思想和行为裹足不前,导致发展“飞地经济”动力不足。通过了解其它地区发展飞地经济成功的做法,如福州市永泰县他们地理条件和安康一样属于山区,但是,走出了集约用地型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了马洋工业集中区,克服了行政分割造成的工业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的现象,探求了一种平衡各行政区域间利益的方法;大连市长海县与普兰店市的合作,形成资源禀赋优势互补,通过飞地经济的发展能够达到双赢;再如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将产业转移到粤北始兴县,转出企业一方面可以继续享受高质量的基地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飞入地的成本优势,发展经济。这些成功的典型案例说明发展飞地经济不是不可以,而是切实可行的。所以,现在的急迫任务是要去掉浮躁心理,解开思想的枷锁,静下心来学习和研究飞地经济,只有从理论上弄懂了才能付诸实践,飞地经济才能有实质性进展和突破。

  二是胸怀大局,在科学谋划中要“实”。“飞地经济” 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我市的飞地经济规划,以月河川道地区为飞入地、以“三园一区一中心”为重点,通过飞出地工业向“三园一区一中心”的集中,一方面贯穿了循环发展的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理念与要求,另一方面“飞地”将成为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高地”,资金、技术、人才汇集的“洼地”。要做好上述工作,市直相关部门以及飞出地和飞入地政府要放眼大局,站在“全域安康”的高度做好科学谋划。市直相关经济主管部门,要围绕我市确定的装备制造、富硒食品、清洁能源、医药、生物技术等产业,指导飞入地按照产业分类,做好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的规划,使飞出地按照规划“对号入座”,飞入地搞好产业承接,宜农的产业入驻农业园区,宜工的产业入驻工业园区,便于集约和节约用地,科学管理,而不是“产业遍地开花、杂乱无序、各自为阵”。飞出地和飞入地两地政府要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在税收分配、规划、建设、管理、自主创新、环境保护、企业职工子女入学等等方面,要达成共识,避免制度、建设等方面相互制肘,形成“相互牵手,共谋发展”的态势。

  三是发挥资源优势,在壮大支柱产业中要“实”。客观地说,飞地经济要“飞”的出的基础条件,是飞出地的资源过剩、产业聚集容纳不下、国土空间有限,需要将产业中的某一个链条“飞”到不相隶属的行政区域,利用飞入地的交通、土地、劳动力、投资环境等优势,发展本地经济。所以,无论是飞出地还是飞入地,对本地的资源和产业发展前景心中都应该有一本明细账。第一,要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山林经济,飞出地的白河县、岚皋县、镇坪县、宁陕县、紫阳县,其资源优势主要是山、水、林。黄姜、蚕桑、中药材、魔芋、核桃、绿茶、蔬菜、木耳等山中之宝,是可以作为山林经济发展成为县域支柱产业的。我们欣喜地看到白河县依托优势资源逐步培育了沁园木瓜加工、安凯肉食品、双丰骄源纯净水等一批成长型企业;岚皋县的魔芋产业已被列入全国魔芋生产重点县;紫阳县富硒茶作为驰名品牌已在全省叫响;镇坪县依托振兴药业、安德药业等医药企业,发展以黄连、玄参等种植为主的药材产业,并积极引进企业开发洋芋产品,创建镇坪富硒洋芋产品品牌;宁陕县的核桃、板栗、天麻、猪苓、魔芋、食用菌、林下种养、特色水产已初具规模效益。这些产品截至目前,还仅仅停留在“产品”阶段,没有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产品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不高,还没有达到产品供不应求、土地不足以发展企业的程度,还需要在产业的培育过程中延伸产业链,在产业链中寻找商机,待产业发展到供不应求、土地不足以支撑企业发展时,企业需要到“飞入地”寻找“婆家”,这样产业承接才能够顺势而为,飞地经济才能应市场需求而健康发展。第二,要筑巢引凤,作为“飞入地”的高新区、恒口示范区和汉阴县涧池镇、蒲溪镇、双乳镇等,现在已经有了基本成熟的现代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西康高速和十天高速的相继建成,已经具备了承接飞出地产业的基本条件。飞出地要以区位优势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解决“有空间没项目”的问题,要以良好的投资环境迎接“准媳妇”的到来。第三,要协同招商引资,要扩展飞出地和飞入地的外延,飞出地和飞入地不局限在安康范围,可以将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作为飞入地,利用他们成熟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将我市飞出地的香菇、茶叶、木耳、土豆、红薯等富硒食品原材料进行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可以将他们作为飞出地,他们可以借助镇坪、岚皋、宁陕、白河的山、林、水等优势发展他们的产业。两地还要携手招商,创新招商体系,对照我市“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生物、节能环保、健康养老等战略性性新型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现状,创新引资思路和引资方式,重视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关键性、龙头型、基地型的大企业、大项目。

  四是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在解决人才不足问题上要“实”。发展飞地经济,除了资金保障、土地征用、制度设计等条件制约外,研究和实施飞地经济人才匮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现在市委、市政府已经做出了发展飞地经济的决定,蓝图已经绘就,需要一批热心研究飞地经济发展规划、制度设计、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人才。因此,要放宽视野,在全市范围内挖掘人才,搞好发展飞地经济人才资源的配置。第一、要充分发挥高学历人才的作用。应当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他们思考安康如何发展飞地经济,将其有用成果加以利用,让他们在发展实践中得到锤炼提高。第二,广招贤才,可以通过开展“飞地经济论坛”、“飞地经济征文”“飞地经济座谈会”等形式,发现一批勤于思考、善于谋事的人才,把他们充实到发展飞地经济的主战场,从事研究和实施工作。第三,走出去学习,要组织从事飞地经济工作的人员到飞地经济成功的地方学习,开阔知识视野,用他们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结合我市实际,提出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作者系市人大财经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