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浪潮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空心化和大量空巢家庭的出现,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建立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休闲、娱乐服务,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一、健康养老的基本内涵
所谓健康养老就是指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满足,有健康、有朝气、有尊严、有乐趣、少痛苦、少孤单、少恐惧地养老。具体地说:一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健全,老年人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保障,养老无后顾之忧。二是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健全,老年人能随时享受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和老年病预防,有病能及时就医,能看病、看得起病,老有所医。三是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都能提供理想服务。四是老年人得到社会尊重,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敬老氛围浓厚。五是老年产品用品丰富,购买方便,使用安全。
二、人口老龄化倒逼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
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42.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4.3%。其中,70岁以上老人达19.6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6%;空巢化加剧,农村“留守老人”达12万人,城市“空巢老人”5万人,分别占到全市老年人口的28%和12%;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多,失能老人12508人,半失能老人21713人,分别占老年人总数3%和5%。且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52万人,约占总人口16%以上。人口老龄化问题倒逼我们必须加强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
1、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需要健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受计划生育“一胎化”的影响,将出现大量的“4-2-1”家庭。一对夫妇既要要赡养4位老人,抚育子女,还要承担就业竞争压力,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情况下,社会必须予以补缺,加大政府养老保障投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养老需求与家庭照料缺失的矛盾。
2、医疗健康需求增大,需要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人口老龄化会使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变得突出。老年人进入60岁之后,由于人体生物有机体的老化,免疫功能不断减弱,身体的健康程度直线下降,健康需求、医疗需求、护理需求增加,方便的就医条件、干净的就医环境、专业化的治疗水平、合理的收费标准和一系列健康服务体系成为老年人的渴盼。
3、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推动健康养老服务快速发展。一是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按照老年人养老习惯,只要生活能够基本自理,85%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居家养老的老人迫切需要社会提供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生活陪护、康复护理、上门问诊、家电维修等服务,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健全医疗服务、家政服务体系。二是对养老机构服务需求。据调查,对机构养老“刚性需求”的为四种老人,一是丧偶老人、二是空巢留守老人、三是失独老人、四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由于老年人经济条件、身体状况不同,迫切需要建立不同收费标准、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特别是医养融合发展的养老机构,使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既能得到生活照料,又能得到疾病治疗和康复护理。三是对社区服务需求。老年人最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就是离家不离社区、不离熟悉的生活环境,就能享受到体育健身、文化娱乐、聊天解闷、就餐送餐服务。
4、老年产品、用品需求增大。由于老年人口增多,对老年房产、老年服装、老年旅游、老年食品和药品、老年辅助康复用具等需求量越来越大,社会既要满足需要,还要提供方便、快捷、可信、安全服务。
三、我市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
要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加快建设“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融合发展,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推进公办示范性老年公寓建设和管理。要将市、县区一所公办示范性老年公寓建设作为基本目标,一抓到底,绝不松懈。市、县级示范性老年公寓必须突出医养结合特色,突出生态、绿色、休闲、养生、保健特色,鼓励采取PPP模式,将公办养老机构全部转身,逐步实现公办民营、政府定价、市场指导。即养老机构的产权在政府,政府不再通过编制来组建团队负责养老机构的运营,而是通过招标交给社会上优秀的专业人士和团队来负责运营,实现打包宣传,集团化、链锁化、规模化经营,面向全国开展候鸟式、度假式、旅游式养老,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养老机构入住率。安康城市近郊要规划建成一所300张床位的社会福利院、一所200张以上床位的回民老年公寓、一所200张床位的老年人康复医院或临终关怀医院,满足不同层次老人健康养老需求。
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通过新建、改扩建或项目引导的方式,整合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社区医疗等资金,合理规划布局设立具有一定规模、适应社区需求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使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人性化、亲情化服务。依托日间照料中心,采取政府补助困难老人、购买服务、协调指导、评估监管等方式,鼓励网络平台、家政公司等各类服务实体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紧急呼叫等服务,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有序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要选择人员居住集中,村干部热心,老年协会建设完备的村开展农村幸福互助院建设。整合农村党建活动室、卫生室、农家书屋等资源,完善农村互助院功能,按照“政府主导、村级领导、社会参与、老协运营”的建设管理模式,通过发挥村民自治功能和老年协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倡导低龄为高龄服务、会员间互助帮扶,实行互助养老服务储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实际问题。经过多年运营,达到良性发展,实现政府省心,老人满意的双赢目的。
健全社区及农村健康医疗服务网。加强社区及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医疗器械设备配备,鼓励全科医生到基层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乡镇社医疗机构要定期为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为辖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巡诊、康复护理、日间照料等健康延伸服务。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医养融合发展是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一是引导市县级有条件的医院,转型为针对长期卧床、肿瘤晚期患者的护理院、康复院和临终关怀中心,走医养结合发展的路子。二是加快推进现有养老机构完善医疗配套设施。要求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与就近医疗机构、大型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预约诊疗、转诊转介、预防保健、上门诊视、家庭病床、健康咨询等服务。三是采取措施消除医养融合发展的障碍。医养融合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医保报销不好界定,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是养还是医的问题。要总结探索建立有效的问责监督机制和考查评估机制,明确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报销待遇,消除障碍,促医养融合发展。
持续加强老年协会建设。实践证明,基层老年协会是老年人活动的场所、维权的靠山、倾诉的娘家人,在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家庭纠纷调解,开展互帮互助,传承孝老文化等发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要协调解决老年协会活动场所、活动经费、活动器材问题,积极为老年人老有所为、开展活动搭建平台。让更多的老年人都能参与到老年协会组织的活动中来,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要积极引导养老、医疗服务企业和机构优先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积极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等服务。要围绕适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文化娱乐等需要,支持企业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引导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设立老年用品专区专柜;开发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老年生活设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
2、发挥我市特色优势,打造健康养老服务品牌
建设一个生态休闲养老产业园区。依托高新开发区、恒口示范区、瀛湖旅游风景区,统筹规划建设一个1000亩以上生态休闲养老园区,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对外招商引资,吸引独具特色、生态环保、带动力强的养老项目进入园区,建成集“医、养、娱;游、购、乐;产、供、销”为一体的生态养老基地。使生态休闲养老园区成为服务全省,带动周边,具有较强竞争力、服务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全市养老经济发展核心区。
医:聚集各方医疗资源进入园区,从事医疗康复、医疗护理、养生保健、辅助器械等研究、开发和经营;有医疗培训机构进入从事医疗护理、资格晋级等培训考试,定期向社会及周边输送专业人才,满足老年人的医养需求。
养:吸引房产业进入园区,开发建设养老服务社区、休闲养老公寓、安居养老公寓等多种形式、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通过收住老年人入住或向老年人租用、购置、合作开发、无限期使用等灵活的方式经营,满足旅游式养老、候鸟式养老、居家式养老等多种养老服务需求。
娱:吸引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园区,定期组织开展汉调二黄、八岔、小场子、社火和紫阳民歌等演出活动,传播我市优秀文化;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秧歌、舞蹈、太极拳剑等学习交流活动;创造性的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比赛活动,让老年人享受到不同的文化娱乐。
游:通过对园区原有的山、水等自然资源美化改造,建成各种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农业景观供老年人游览观赏。
购:聚集富硒、食用菌、药材保健生产经营商家进入园区,从事食用保健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满足老年自己购买消费或赠送亲朋好友消费。
乐:开发农业体验、水上垂钓、瓜果蔬菜采摘等项目,供老年人体验玩乐。
产:将生态养老园区同时打造成陕西养老产品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我市富硒资源、中药材、野生食用菌、核桃山果、柑橘水果丰富的优势,积极研发、生产医药食品保健产品,形成拳头保健产业,叫响安康保健品牌,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力;同时,依托我市林业及劳动力优势,开发轮椅、拐杖等辅助康复用具的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供:养老服务园区可为全省仍至全国提供各种养老服务产品供应。
销:通过打造养老产品生产基地,完善营销手段,形成固定销售渠道,实现一定的产值和经济效益,使养老经济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打造三大生态休闲养老基地。-是风景鉴赏型养老基地。依托自然风光、天然洞穴、风景河段、湖泊水库、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开发养生观赏基地(适合汉滨、汉阴、石泉、旬阳、平利)。二是休闲度假型养老基地。依托森林资源,以绿色健康、修身养生为经营理念,开展高山避暑、颐养身心、健康休闲养老基地(适合岚皋、镇坪、宁陕)。三是医疗保健型养老基地。依托生态环境、中医药材、富硒农产品等资源优势,以传统中医理论和养生文化为指导,打造中医养生保健基地(适合汉滨、汉阴、石泉、旬阳)。
推进五大特色农家养老模式。通过对现有农家乐改造提升,以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观光、生态体验等为特色,吸纳老人入住,让老人融入农家生活,开展家庭式养老。一是农业科技普及为特色的养老:结合农业产业大户、农业示范园区,开展能提供观赏、采摘、学习和科普等综合功能的休闲养老活动。二是农业体验为特色养老: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利用田园景观为老年人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将传统的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体验巧妙结合,较好地满足老人的体验需求。三是生态渔家特色养老: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村容风貌和渔业特色产业,以“鱼、渔”和水体景观为吸引,提供特色餐饮、观光游览、休闲垂钓等乡村养老。四是生态养殖为特色养老:依托地方珍禽异兽物种丰富的优势,提供观赏、购买、自助餐饮等为特色的农家养老。五是红色旅游农家乐:依托红色历史遗存,把红色人文景观和乡村自然景观结合起来,为休闲养老的老人提供了解革命历史,体验红色经典文化提供服务。
3、加强领导,保障健康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是成立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民政、卫生、发改、财政、规划、人社、公安消防、质检、工商、供电、税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重大问题。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将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责任细化到各部门,实行台账管理,力促限时落实。三是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建立专业机构对全市养老机构、护理院、康复医院、临终关怀医院运作及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评估,建立数据库,强化日常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四是建立养老工作考核机制。将健康养老服务发展指标纳入我市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和民生实事项目,做到养老工作与其他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同考核,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安康市老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