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幕已经拉开,如何让大河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如何让大河在汉滨引领发展中树立标杆、做好示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考题。我们经过深入走访调研,确定在城镇化、现代农业、社会治理三个方面实干发力,加快建设城镇化的新农村、现代化的新农业、从严管理的新常态,确保走在前列、引领发展。
一、以综合治理为重点,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上乘势而为
一是全域谋划,明确农村社区如何建。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为群众算清七笔账(房屋建设节省帐、宅基地节省帐、重复建设浪费帐、老宅复耕增收帐、生活便利舒适帐、和谐稳定帐、增值致富帐),对比建设成本,调动入住热情,按照“一心五点”的人口空间布局发展规划(大河集镇中心社区吸纳全镇19个村迁农户,使集镇聚集人口达到12000人;双溪集镇安置区安置大坪、先锋等5个村达到4000人;兴红社区安置同心、兴红等4个村达到3000人;堰湾安置点安置瓦房、流芳、堰湾3个村2000人;小河安置点安置小河、麻柳、田坪、洞沟4个村2000人;大兴安置点安置大兴社区2000人;城区、月河川道落户3000人,公路沿线及自然村庄保留4000人),把人口向社区集中、集镇集中。通过人口的聚集,推进北山重点镇建设进程,引领带动发展。
二是完善设施,确定基础配套如何抓。按照土地节约利用、功能布局科学、城镇与自然相协调、建筑与文化相辉映的内涵式发展要求,持续完善社区幼儿园、卫生院、文化娱乐广场等基础设施,提升社区教育、医疗、居住、服务四大基本功能,同步启动邮局片区拆迁改造项目,实施大河客运站、农贸市场、文化广场、河堤路、敬老院等项目,实现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力促北部中心城镇建设取得新成效。紧扣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四化”目标,打造恒大路、双沈路,大河、小河、兴红、大坪、关坪“两线五点”景观带,用全方位管理的目标来改善人居环境,用城市化的标准来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内涵式发展,使城镇化建设折射出浓浓的乡情,真正把大河建成生态良好、宜游宜居、体现美丽乡村特色的风情古镇。
三是跟进服务,探索社区管理如何做。按照选聘结合、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选社区工作者、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组建成立社区物业公司管委会,设立治安维护、红白理事、家用电安装维修等专业服务队,聘任保洁员对社区街道、楼院、场地、户间道路实行打包服务,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效能。在每个社区规划建设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按照“一室多用”的原则,健全社区党建、劳动保障、综治、社会救助、社区养老、群众文化、档案管理等功能,使其真正成为集工作议事、教育培训、党建服务、文化活动、医疗卫生于一体的重要阵地。健全《村规民约》、《社区管理办法》等制度,结合网格化管理构建统一的社区服务电话号码通讯系统,全程办理居民日常行政事务,处理各种纠纷,真正让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全程代理服务。
二、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在现代农业引领上实现突破
一是多产融合,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我们按照“山上林果带帽、集镇社区商贸、河谷菜景亮道”的思路,把菜产业、核桃产业、商贸服务业作为全镇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划在河谷平坝良田区建2255亩猪沼菜循环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化核桃园5000亩,同步带动非公个体户457户和手工挂面、仙缘爬山鸡、棉鞋厂、魔芋基地、烤烟基地等12个合作社的全面发展。加快产业园区水、路、电、房全面配套,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生产格局,以打造提升精品园区为方向,实现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加强培训,促进职业农民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有针对性地扶持一批规模经营产业大户,持续推动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通过“示范户” “示范田”的带动,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农业,培育形成新一代职业农民。结合阳光工程、扶贫雨计划等项目的实施,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在菜、林果建园、魔芋、烤烟等主导产业中培育“生产型” “技术型”固定工人100人,临时工人100人。同时我们将更加重视现代农业理念的教育,重点在观念、知识、技能、诚信、合作等方面加强培养,使农民在思维、行为、态度、心理等方面能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三是树立品牌意识,在产供销一体化方面上档次。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全“产供销” 一条龙服务体系,新建农产品保鲜、烘干和包装设施,提升农产品储藏和初加工能力,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产品认证,集中打造高山有机果品牌,努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协调园区与安康学院建立科技联盟,与喜盈门等多家超市合作实现农超对接。以创建省级农业园区为契机,建设休闲观光示范园、休闲农庄和农家乐,实现地方发展、产业链增值,企业获利、农民增收的良好效应。
三、以从严治党为核心,在社会治理引领上勇于创新
一是突出主业主责,落实党建任务。全年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开展以“学党章、学讲话、学党规,比能力、比作风、比业绩,争做优秀党员”为内容的“三学三比一争做”专题教育,依托大河夜校开展“大河发展大家谈”讲坛活动,提升干部综合素质与党性修养,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落实抓党建督查考核约谈机制,通过狠抓党支部书记“双向述职”制度,强化支部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做到尽职尽责。
二是从严管理干部,做实群众工作。对照新的《准则》和《条例》要求,严格镇村干部管理,落实机关干部“五天四夜”全天候工作和村干部坐班制度,加强干部服务群众工作考核,对违法违纪或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肃问责查处。建立村财镇管机制,加强对村级资金的监管,从群众最关注的财务、村级组织运行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按照“六步走”、 “二审负责制”的程序规范、长效落实村务公开。创新建立“逆向公示”机制,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惠农事项前置逆向公示到村,有效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结合机关干部包组联户责任制,进一步推行“两有两评”(群众有包组联户干部的连心卡,干部有服务群众的民情日记,镇党委半年点评驻村干部,群众年终评议联系干部)群众工作法,将全镇干部、党员推到村级主战场,服务延伸到家家户户,让党员干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三是创新活动载体,抓实社会治理。坚持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按照“德育培养不漏一户、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要求,开展“大美大河”十佳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出大河“好声音”,会聚发展正能量。结合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深化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机制,落实党代表到镇列席党委会参与决策,与党委共谋“发展路”;到村开展接待活动,与群众保持“零距离”;到施工地视察重点项目,让工程建设“阳光化”;到农户解决问题,让基层矛盾“少积累”。开展“匿名征集意见、会聚党心民心”活动,面向镇村干部、党员群众设立“匿名征集批评意见箱”,广泛征求工作运行机制、干部管理、作风建设等方面意见、建议,并逐条整改落实。积极开展“阳光承诺”活动,弘扬“讲公道、树正气、干实事,做大河人,为大河发展而尽力”的正能量,促使党员干部按照“全镇一盘棋、人人做贡献”的要求,满腔热情工作、快乐生活,推动整体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大河镇作为城镇化建设重点镇的先行者、探索者、实践者,有信心抢抓千载难逢的机遇,有力用好乘势而上的机遇,自觉领悟 “严,’和“实”的要求。从我做起,率先垂范,实干发力打造“大美大河”,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新汉滨做贡献。
(作者系大河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