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带薪休假从提出到实施,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为了解我市这一政策的落实情况,国家统计局安康调查队就近几年干部职工带薪休假、假日出游等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下发问卷和座谈两种方式取得调查资料,情况汇总如下。
一、带薪休假落实情况
1、调查对象构成情况。调查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层抽选了67名干部和职工,其中:政府机关干部占51%、国有企事业单位占26%、内资私营企业、外(合)资企业三个类型的单位职工占23%。
2、近八成的被调查对象享受了带薪休假。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访调查对象中,近三年内,75%的调查对象享受或部分享受了带薪休假。其中能够全部享受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37%;能够部分享受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38%;“从未享受”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25%。
3、带薪休假政策落实差异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带薪休假落实情况,好于政府机关工作干部职工;政府机关又好于私营、合资企业职工。其中政府机关带薪休假中,市级好于县区,县区好于乡镇。
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能够全部享受和部分享受的人数占国有企事业调查人员的88.9%;“从未享受”人数占国有企事业调查人数的11.1%。
政府机关类工作人员能够全部享受和部分享受的人数占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调查的80%;“从未享受”人数占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调查的20%。其中:市级干部职工能够全部享受和部分享受的人数占市级被调查人员的94%;县区干部职工能够全部享受和部分享受的人数占区级被调查人员的90%;乡镇干部职工能够全部享受和部分享受的人数占乡级被调查人员37.5%。
内资、合资私企职工,能够全部享受和部分享受人数占内资合资私企调查人员的50%;“从未享受”人数占内资合资私企调查人数的50%。
4、未享受年休假又未获经济补偿情况较为普遍。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中,从未享受和部分享受带薪休假的被访对象中,仅有23.8%的受访对象得到了全部或部分经济补偿,76.2%的职工没有得到经济补偿;86%的受访对象对未完全享受年休假,又未得到按规定标准给予的经济补偿表示不满意。
二、外出旅游情况
1、自费外出旅游观光度假渐成时尚。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中,受访对象中有六成多的干部职工自费外出旅游度假。年平均出游一次且多以3-5天的短期游为主。其中;平均每年出游1次占受访调查对象的58.3%;年出游2次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35.4%;出游3次以上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4.2%;年均出游3-5天的占50%,出游5-7天的占29.2%,7天以上的和3天以内的各占10.4%。
2、利用带薪年休假外出旅游度假正在兴起。带薪休假制度的施行不但符合国际休假制度的潮流,且避开了法定节假日集中出游的种种弊端。调查显示:利用带薪休假(含教师寒暑假)外出旅游度假的受访对象占35.4%,利用法定节假日外出旅游度假的占45.8%。利用其他假期(如婚假)外出旅游的占18.8%。
三、影响带薪休假、外出旅游的原因
1、影响带薪休假的原因。调查显示,职工对带薪休假非常欢迎,希望政策能落到实处。但是,干部、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归纳主要有:一是法律约束乏力。早在2008年《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就已经正式实施,随后人社部亦公布了《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但是,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的法律规定对企业来说,几乎毫无约束效力,法律规定的所谓“罚则”,充其量只是“责令改正”,缺少更多地执行措施保障。二是科学理智地工作观和休息观未形成,加之企业绩效工资制度,多劳多得,也使的部分企业职工主动放弃享受职工年休假制度。三是人员配备不够协调,人少工作多,加之一些岗位的特殊性,虽然单位和个人也希望和想办法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但苦于现状,也不能很好地落实。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因“领导不重视,单位不鼓励”而影响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执行的占42%;因“自身工作任务繁重”影响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执行的占44%。在“能够部分享受”和“从未享受”调查人数中,因单位工作太忙未休假的占60%,由于个人原因未休假占24%。
2、未曾及影响外出旅游度假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个人和客观因素两方面。个人方面主要集中在本人与家人缺少假期或时间错位;外出花费与经济承受难适应,个人与单位整体休假安排有矛盾。客观方面主要集中在对旅游景点设施服务不满意;旅游季节,游人扎堆拥挤,外出恐慌心理;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频发,出行安全有隐患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近三年中未外出旅游度假的被访对象中,经济因素排第一,本人及家人缺少假期或假期错位排第二,有家庭成员需要照顾排第三,对旅游景点的设施和服务不够满意排第四。在影响职工外出旅游度假的主要因素中,认为由于利用法定节假日外出,游人扎堆,看人胜过看景的排第一,认为外出花费较大的因素排第二,自然灾害频发,安全隐患多因素排第三,认为旅游景点没有新意因素排第四,认为出行交通不够便利(高速路只在法定的长假期间免费等)排第五。
四、几点建议
1、强化全社会依法休假理念。一是增强领导责任意识。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执行年休假制度。二是职能部门要作为。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劳动监察部门也要把年休假执行情况要纳入各部门和各企业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并作为考核评定等次的重要依据,努力把实事做好,好事做实。从上到市级部门,下到乡镇政府、事企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加强考核督查;同时,理顺个人维权通道,确保该项惠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健康的事情顺利实施。三是单位加大岗位的可替换性培训。机关单位要提倡一专多能,企事业单位职工也应轮岗,使干部职工成为工作的多面手。四是鼓励职工利用带薪休假时间积极外出或本地旅游,陶冶情操。同时制定激励干部休假外出旅游相关政策,适当给予车旅和住宿补贴等,尽可能的减少法定长假高速拥堵状况,保证出行安全。
2、大力拓展旅游市场,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增强旅游者的信心 。一是对外建立好外出绿色通道。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保护旅游者与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政府部门认真做好旅游规划,为绿色旅游通道“搭桥铺路,保驾护航”,要进得来,住得下,出得去,严厉打击交通、景点门票乱涨价。旅游部门紧抓契机,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电视、报纸等平台大力搞好宣传。旅行社强化行业自律、应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通过“带薪休假游”、 “自驾游”、“旺季错峰游”等,打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大众出游和个性化出游的需求。通过在线路、时间上,合理安排,一条龙服务,降低游客的旅游时间成本。在旅游项目上,精打细算,让游客的钱都花在明面上,少花钱又能玩得好,以诚信和高品质招揽吸引游客赢得市场。二是对内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发挥本市生态优势,营造居民休闲度假空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自然风光游、文化遗产游,调整升级市内一日、两日短线游,让广大外地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三是积极推出一定的优惠政策,降低旅游景区交通、门票等价格。加强设施建设,合理优化布局,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开发旅游新景点,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打造和谐休闲娱乐天堂。
3、积极支持中小学放春假,开展研学旅行。在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支持中小学在调整寒、暑假时间同时,可按有关规定安排增加春假。一是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锻炼学生独立的实践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二是加强对研学旅行的活动管理。由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活动,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外旅行。三是社会关注支持研学旅行。尽力避免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家庭经济负担,同时要把研学旅行打造成培育现代化人才、促进旅游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4、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让旅游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旅游是人类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只有通过公平分配社会财富,不断普遍地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才能让衣食无忧的消费者有更高的消费需求,也才能让旅游成为一种仅次于食品、住房消费的优先选择的第三大消费项目,成为保持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策。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安康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