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605期/调查报告/内容详情

关于生态旅游工作的评议调查

作者:市人大常委会评议调查组发布时间:2016-10-26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近期,我们对我市生态旅游工作开展工作评议。

  一、基本评价

  1、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一是各县区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或旅游兴县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定期研究和解决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成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力推手。二是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岚皋县制定了《“十三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出台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县的决定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督查考核办法,从规划编制、扶持政策等多方面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是聚合力量,宁陕县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抓大产业”的发展机制,把三十多个部门通过明确任务、严格考核等方式整合起来,捆绑资金1.6亿多元,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加大工作力度,景区景点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坚持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外引内联,成功吸引了陕文投、延长集团等国企和陕西九泰、盛天置业等资本进入我市发展旅游产业。宁陕县“十二五”以来,引进28家省内外企业,开发38个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个亿元。社会资本成为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做好发展规划,石泉县围绕旅游要素,依托燕翔洞、中坝大峡谷等优势资源,实施景观道路、城镇接口节点、村镇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整治等七大提档升级工程,推进后柳水乡、鬼谷子文化小镇、县城古街等景点开发,形成了以核心景区和黄金线路为依托的产业集群,为旅游业长远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注重品质提升,打造A级景区。到2015年底,全市有国家4A级景区8家,国家3A级景区11家。省级度假区1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10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个,其中3个被授予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

  3、推进要素融合,安康旅游对外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岚皋县围绕巴文化,打造巴人部落,建成了文化广场和浮雕墙。镇坪县深入挖掘盐道历史,作家李春平据此撰写的长篇小说《盐道》一经出版,就在考古界、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提高了镇坪的知名度。安康中心城区的端午龙舟节、汉阴油菜花节、宁陕县山地运动已成为响誉国内外的旅游品牌项目。二是注意发挥地方物产特点,打造地方旅游产品。安康丝绸、富硒食品、茶叶、木耳已成为来安游客的首选商品。紫阳蒸盆子、镇坪腊肉、汉阴小吃更是必尝的美味佳肴。代表安康美食的美华食府、莲花餐饮翻过秦岭走进省城,成为宣传安康的靓丽名片。来安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近几年持续上升。

  4、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镇坪县建立了“景区+乡村旅游经济组织”模式,通过核心景区促就业、旅游产品促增收、乡村旅游促创业、资源入股促创收四大工程,带动1604户、4072人实现增收,人均增收600元。宁陕县围绕群众脱贫,形成了以农家乐、特色养殖为特征的“蒿沟模式”、以入股分红为主的“漫沟模式”、以旅游产品对外销售的“元潭模式”、以服务第三产业为特征的“皇冠模式”,发展农家乐220户,餐饮网点450余家,从业人员4300多人。2015年乡村游接待人数达到142万人次,占全县旅游接待人数的40%,实现收入4.26亿元。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存在问题

  1、全市生态旅游规划标准不高,统筹力度不强,同质化问题严重。我市生态旅游缺乏高标准的规划引领,统筹力度不强,定位不准,资源管控不力;一些景点缺乏科学论证规划,盲目上马、无序建设、粗放经营。县区及市直部门在全市旅游发展中承担的任务不明确,要求不具体。对影响生态旅游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解决办法。县区之间各自为政,同质化问题突出。以水上项目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近年来在建和运营的水上漂流项目5处(岚皋岚河漂流、紫阳任河漂流、石泉中坝峡谷漂流、宁陕蒿沟漂流和筒车湾漂流),水上娱乐项目7处(汉滨区恒口未来水世界、汉滨区吉河水上乐园、石泉童关村水上乐园、宁陕筒车湾水上欢乐世界、紫阳任河水上乐园、岚皋岚河湾水上乐园、平利欢乐水世界),同类项目导致游客分散,宁陕筒车湾水上欢乐世界的工作人员说,今年的游客和去年相比减少了三成以上。老景点吃不饱,新景点还在建,同质化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核心景区建设推进不力,“一山一湖”形象变化不大。“一山一湖一城”是市政府确立的引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景区。是我市打造对外叫得响的5A级风景区的重点所在,属控制性工程。但实际上,“一山一湖”建设和其他县区的旅游项目建设相比,工程进展缓慢,拖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后腿。瀛湖码头的重建项目,开工一年,仅完成了水下部分,现又停工,重新开工尚不知时日。沿湖周边群众乱建乱盖呈愈演愈烈之势。延长集团在南宫山景区开发项目建设进展十分缓慢。核心景区形象变化不大,甚至有今不如昔之感。旅游基础设施陈旧,管理服务水平亟待加强和提升。

  3、生态旅游和相关产业缺乏深度融合。我市大部分旅游景点景区仍停留在传统的游览观光层面,大多以门票收入为主。对生态旅游内涵和功能认识不深,景区景点建设缺乏创新,衍生产品不多,吃、住、行、游、购、娱没有形成产业链条,生态旅游和相关产业缺乏深度融合。陕南地域特征,山、水、林优势没有充分利用,安康民俗文化、丰富物产没有深度发掘、旅游商品种类单一、品质不高,游客体验参与性项目缺乏,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旅游发展对农村群众脱贫致富作用有待提高。部分旅游开发景区只关注群众的搬迁问题,但对搬迁之后的发展生存研究不够,措施不力。瀛湖景区内出现的群众建房和资源管理之间的现实矛盾;库区内网箱养鱼、电船打鱼等问题屡禁不止,实际上都反映出了这方面的不足。对以农家乐为主要特征的乡村游后续发展缺乏深入研究和思考,安康农家乐过去在全省还有很大影响,但近年来,发展停滞,仍停留在吃饭打牌等低水平上,相关部门在指导农家乐提品质、树品牌,推动建设美丽乡村游等方面无意识、无作为、无创新。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市级统筹力度,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要借鉴周边地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经验,建立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机制、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和问效督查机制。加快对全市旅游资源的摸底盘查,按全市一盘棋的思路,尽快修订完善“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县区和部门的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加强旅游资源管控和保护,最大程度的发挥资源作用。相关业务部门要通过抓点示范等方法深入研究景区建设、旅游宣传、企业融资、产品营销、农家乐提档升级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和权威性。加快编制全市旅行线路,形成覆盖全市、点面结合、特色鲜明的旅游指南。

  2、加快“一山一湖一城”重点景区建设。要充分认识核心景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研究和解决影响瀛湖建设的矛盾和问题,加大规划实施力度,集中力量,限期推进。水是瀛湖的魂,要处理好防汛和蓄水的关系,加强科学调度,妥善解决旅游旺季水位过低问题,提高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平,改善景区的环境和形象。高度重视南宫山5A级景区创建工作,创建内容要列出清单和时间表,确保按期完成。加快一江两岸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对确定和承诺的重点景区建设项目,定期向社会通报进度,接受社会监督,对实施不力的,要采取硬措施坚决予以纠正。

  3、加强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在城镇建设、产业发展中融入“旅游”理念,发挥山、水、林、药优势,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继续办好安康龙舟节、汉阴油菜花节,更多地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丰富节会内容,提高群众和游客的参与度。支持宁陕拓展山地运动项目,丰富山地体育活动,形成在全省有影响的山地旅游特色。打好富硒品牌,发展绿色食品,建设以富硒食品为主的旅游商品市场。充分发挥富硒茶叶优势,增加游客“茶体验”,做深、做优“茶文章”。拓展安康休闲度假、养生保健旅游项目。

  4、充分发挥旅游在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中的作用。在景区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通过建设特色街区,开发地方美食餐饮、民俗表演、茶艺展示等,延长产业链条,丰富旅游内容,为更多的周边群众创造和提供就业机会,使他们成为景区的保护者、建设者、经营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