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605期/研究探讨/内容详情

培育壮大社会组织 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作者:陈汉元 王小梅发布时间:2016-10-26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实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有效途径。汉阴从2015年开始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探索,出台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实施办法》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全面纳入政府采购管理,至2016年6月,全县共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57个,采购规模累计达1663.02万元,节约采购资金179.94万元,节支率达10.82%。

  一、主要做法及特点

  1、建立了基础工作制度体系。在积极探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汉阴县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实施办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对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范围内容、程序方式、经费保障等做了规定,规范公共服务购买行为。目前,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共5个方面53类239项,涵盖了全县各行各业。如各部门的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工程咨询管理、工程监理,县人社部门的技能培训机构项目,县农林部门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县卫计系统的病媒生物防治项目、卫生服务体系项目,住建系统的污水处理防治服务、垃圾转运外包服务、环卫设备外包服务项目,群众公共活动服务、宣传推介服务、广告租赁服务、环境美化、绿化租赁服务、网络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委托社会中介招标代理机构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2、完善了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准确把握公共服务购买“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共同监督”的原则,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责任。县级分管领导负责召开会议研究确定重大问题,财政部门牵头负责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监督、指导各类购买主体依法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并做好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管理、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对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目录进行审核;政务中心负责为政府购买服务采购项目进场交易提供场所保障,并实施全程监督;民政、市场监管局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纳入执法、评估等监管体系,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负责核实社会组织的资质及相关条件,向购买主体提供社会组织名录;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购买主体负责购买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在项目完成后组织考核评估和验收。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创新了政府采购的管理程序。为加快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进度,汉阴简化了政府采购审批程序。对工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服务、财政投资评审服务、资产评估、公共资产公开拍卖佣金、决算委托审计、国土资源服务等7类服务费用进行最高限价。同一项目单项或批量采购项目服务收费在10万元(不含10万元)以下的,由采购单位在最高限价之内自行组织采购,报县财政采管股备案即可。如水利局申报月河移民安置重点段防洪工程地质勘验及地质编录,最高限价标准为8万元,部门自行采购以4万元完成,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节约了财政资金。对采购项目服务费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不含50万元)以下的,进行招库。即全县建立项目资源库,依照政府采购程序,按只明确大类不确定具体项目且采用费率报价采购的方式,每一类确定2-5家服务机构作为全县所有部门、镇采购相关服务的备选机构,同时确定服务期限,服务期限内的具体服务项目由采购单位在已确定入库的服务机构内自主选取,按采购确定的取费标准签订服务合同,并在财政局采管股备案。目前,全县已建立21个类型库,入库公司59家。这种形式将招标程序前移,极大地提高了政府采购的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

  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目的是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公共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包括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以及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从承接主体而言,汉阴目前存在着社会组织数量少、承接能力不足的问题。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全县经县民政局登记的社会组织共216个,其中协会10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0个。协会中,种养殖类协会38个,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9个,扶贫产业协会12个,民俗、文化研究类协会8个,体育类协会6个,商贸行业类协会15个,服务维权类协会8个,在农村生产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和公益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教育类26个,卫生类80个,科研类2个,民政类1个,中介服务类1个,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教育、卫生领域做了有益的补充,为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由于本地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其作用的发挥、为社会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如病媒生物的防治、医院保洁等服务都是由外地组织来承接。这就要求政府在加强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同时,还要大力扶持本地社会组织完全发育和成长,降低购买成本。

  三、几点建议

  1、明确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

  社会组织又称“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主要有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和基金会等类型,具有社会性、公共性、独立性、组织性和非营利性等特征。现代政治学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种力量基本均衡的社会,三者共同构成稳定社会的“铁三角”。经济建设的价值在于创造财富,使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社会建设的价值在于创造平等,使社会公平、人民和谐。社会组织作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在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发挥着缓冲器和调节阀作用,在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催化剂和助推器作用,在紧密联系各方面群众、广泛团结凝聚社会力量方面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各类公益性、服务性、管理性社会组织,实现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让社会组织更好地承担公益服务、社会事务、行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可以匡正政府不足,填补公共服务薄弱环节,满足社会多元化服务需求,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给社会组织提供“生意”,就是一种积极的培育支持方式。目前,汉阴已初步建立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基础制度体系,对买什么、怎么买、谁来买,向谁买有了规定,但社会知晓率不高、关注度不大。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力量参与到其中。一是要强化信息公开,财政安排政府购买服务的预算计划要向社会公布,保证政府购买服务行为过程公开、透明。二是各职能部门要与承接服务的社会组织建立联系渠道,及时将有关的行业政策、动态和法规、规章等信息告知社会组织,扩大社会组织信息来源。三是购买主体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加强同潜在供应商的联系,组织实施好招投标,避免流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跟进,积极帮助承接主体做好与相关部门、服务对象的沟通与协调。四是建立竞争为主的公共服务采购机制,确保公平、公正。

  3、培育更多承接社会主体

  按照“非禁即入、不适则调”原则,积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外,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着力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行业壁垒和部门垄断,消除各种行政障碍。建立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凡经备案登记和经规定程序选定的社会组织,其服务程序和结果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及项目实际,需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确认服务结果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依法予以确认。

  4、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

  社会组织寻求发展空间,就必须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要不断完善自身能力建设和内部治理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治理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互动的能力,充分发挥功能作用,确保委托服务项目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要提高专业化水平,广泛吸纳懂技术、懂管理的优秀人才,加强梯队建设,提升项目运作能力。要加强公信力建设,对社会组织重大活动、资产财务、接受使用捐赠资助、收费项目及标准等情况,实行公开,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恪守社会组织基本原则,接受社会监督,赢得政府和社会的信任,使在政府提供的平等竞争的条件下,把握更多的公共服务机会,实现社会组织的根本宗旨。

  (作者单位:中共汉阴县委农工部、汉阴县公共事项决策促进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