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党组)严格履行主体责任,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注重分析研判,加强动议审查,强化任前把关,建立健全了干部“带病提拔”问责机制。省委建立了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体现了严中有爱、宽严相济、刚柔并重的理念和导向。《意见》和“三项机制”的出台,是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再深化、一次再完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人社部门作为行政系统公务员管理和政府人事人才综合管理部门,在干部考核评价、鼓励激励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职能作用,要对标衔接,找准抓手,发挥职能,强化政府表彰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深化日常了解、加强平时考核作为及时了解掌握干部是否“带病”、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面提升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科学设定标准。通过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过程管理等手段建立具体、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看得见、摸得着、能落实的管理,做到“一本清楚账,慵懒无处藏,好坏不一样,正气得弘扬”。紧密结合考核指标、重点任务、中心工作及岗位职责、干部特长等,设定目标任务,明确考核内容。区分职级类别确定考核重点,考核内容体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特点,体现部门、单位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体现干部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果,突出导向性、代表性、可比性、可行性。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能细化、量化的尽可能的细化量化,对不易量化的指标,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在工作规范和程序,完成时限和效率、群众满意程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衡量标准,使考核要素具体化,便于操作,通过指标体现导向。
二是加强平时考核。注重对干部的日常绩效考核,把功夫下在平时,结合定期汇报、效能监督、明察暗访、考核问责等目标运行监控督察措施,建立平时记实、定期检查、小结、考评的平时考核制度,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审核评价、抽查检查。及时向被考核人反馈平时考核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指导被考核人弥补不足、改进提高。
三是改进考核方法。按照绩效管理的要求,将评价单位工作业绩与考核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有机结合,形成以业绩为导向的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公开透明根治不作为,积极扩大民主,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同时,引入“互联网+”思维,将干部平时考核搬到网上、云端,使平时考核更加便利化、规范化。
四是强化奖惩措施。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确定等次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作为鼓励激励、推荐干部、晋升职务、竞争上岗、调整交流、教育培训、能上能下、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为促进干部队伍全面进步发挥良好的激励和警示惩戒作用。对考核不称职、“庸懒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干部,按照“能上能下”机制规定进行追责。
(作者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