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最大的资源禀赋是绿水青山,水有汉水、山有巴山,水依山清、山蕴水色。围绕汉水,市委、市政府决策建设沿江经济带,六县一区已经形成整体开发、协同推进的格局。依托巴山,连片推进平利、镇坪、岚皋三县旅游扶贫开发,建设国家公园,在全市形成“一带一园”的空间布局,应该成为安康全域均衡发展的现实选择。
建设巴山国家公园,推进平镇岚旅游扶贫开发,符合国家总体战略和省市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省上决策“建设三个陕西”,要求陕南推进循环发展;安康作为国家主体功能示范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确保一泓清水送京津、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重大使命。建设巴山国家公园、推进平镇岚旅游扶贫开发,对接了国家战略,顺应了发展大势,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决胜脱贫攻坚、同步迈进小康的现实路径,是实现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具体实践。
建设巴山国家公园,推进平镇岚旅游扶贫开发,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公园的设立,核心有四大要素,分别是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物种基因的多样性、旅游产业的持续性、科研教育的示范性。平镇岚片区地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层峦叠嶂,生态优良,孕育了多元珍贵的生物资源,造就了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具备了建设国家公园的基础条件。平镇岚三县面积6100余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78%,是中国北亚热带动植物典型代表区,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生态系统比较完备。现已查明动物有520种、植物328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珍稀濒危植物33种,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巴山药乡。平镇岚境内也是秦巴山水风光的集中区,共有国家自然保护区1个(化龙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南宫山)、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千家坪、南宫山)、省级森林公园3个(女娲山、神河源、三道门)、国家3A级以上景区6个(南宫山、飞渡峡、天书峡、龙头村、千层河、岚河漂流)。平镇岚三县地缘相接、风物相似,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如果整体联动、抱团发展,连片打造集自然保护、旅游开发为一体的国家公园,必将成为安康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建设巴山国家公园,推进平镇岚旅游扶贫开发,承载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小康梦。平镇岚总人口46.77万,尚有贫困人口10.13万,脱贫攻坚的任务异常艰巨。通过策划包装“巴山国家公园”这个大项目,有利于争取政策扶持、项目支持,聚集人才、资金、信息等发展要素,进一步改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打通安康面向东南的开放门户。推进旅游扶贫开发,培育壮大循环产业体系,才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在可持续发展中不断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迈进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巴山国家公园,推进平镇岚旅游扶贫开发,是一项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开创性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资源,共识共动,群策群力,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要把巴山国家公园放在全国、全省的发展格局中去审视、去谋划、去定位,聘请世界级顶尖规划团队,用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工匠精神,编制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行性的战略规划。在规划的引领下,既要挖掘平镇岚三县的核心资源,突出共性特点,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整体功能的最大化,还要彰显各县的个性特点,实现区域发展的差异化和优势互补的特色化。譬如,平利突出打造“游女娲故里、品平利绿茶、赏美丽乡村”的特色品牌,镇坪突出打造“自然国心、巴山药乡、养生天堂”的特色品牌,岚皋突出打造“灵山秀水、巴山画廊、神奇岚皋”的特色品牌,按照市级主导、县抓落实的机制,整体推进旅游扶贫开发,实现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目前,平利正在聘请清华大学专家团队,编制美丽乡村全域旅游规划,力求在规划上抢占制高点。巴山国家公园规划一旦形成,可以通过人大立法的方式,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的执行力。
二、培育绿色产业。绿水青山是建设巴山国家公园的最大本钱,也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和潜力所在。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最关键的是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培育绿色产业。平镇岚三县都应围绕建设巴山国家公园,按照大产业、大配套、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新型工业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并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存”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平利将坚持茶饮一业率先发展不动摇,着力做精基地、做强龙头、做亮品牌,努力建成全省茶饮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茶饮产业高新示范区和全国绞股蓝名牌产品示范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扶贫开发,推动茶旅结合,使茶饮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和美丽乡村游的主阵地。同时坚持“五个十万”奠基(10万亩精品茶园、10万亩绞股蓝、10万亩富硒粮油、10万亩中药材、10万头生态猪),做实社区工厂、做活电子商务,打造全省生态养殖大县、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和林下经济示范县、全国富硒农产品电商第一县。
三、拓展互联互通。围绕建设巴山国家公园,推进旅游扶贫开发,必须加快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互联互通体系。结合安康建设秦巴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平镇岚三县要按照“提升公路、突破铁路、争取航空”的思路,着力构建外通内联的交通干线体系和旅游慢行系统。当前要突出打造平镇岚全市旅游大环线和县内小环线,集中力量建成平镇、安岚两条高速,着力提升S308、S207两条省道和白狮路(2017年启动三改二)通行能力,尽快启动建设平利县城-芍药谷-洛河-南宫山以及田坝-三阳-大贵-洛河-正阳-重庆界两条县道,争取早日开工安张衡铁路,布局建设直升机升降场地,建好核心景区慢行系统,形成景区之间快到达、景区内部慢享受的旅游路网,最终将平镇岚最为精华、最具魅力、最有影响的南宫山、天书峡、飞渡峡、大草甸、瀑布群等核心景区串联起来,共同构建巴山国家公园的核心价值。与此同时,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巴山国家公园智慧型、数字化。
四、提升景区景点。平镇岚三县应以建设巴山国家公园为载体,抢抓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政策机遇,协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知名景区景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平利将以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为目标,坚持三线八景支撑,经营全域旅游。重点是:提升一城品质,打造“十里水景”,建成标准化精美县城;丰富一镇内涵,推动茶旅融合,打造长安女娲硒茶小镇;彰显一村特色,实施龙头旅游提升工程,打造陕南农耕文化第一村;挖掘一山文化,加速女娲山景区开发,唱响“北有黄帝陵、南有女娲山”;激发一峡活力,整合千家坪、龙洞河、正阳大草甸三大核心景点,打造“大天书峡”5A级景区;完成一岛招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琵琶岛打造成全省乡村慢生活体验区;促推一谷开发,加快芍药谷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建设,打造中医药文化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打造一湖美景,保护性开发佛殿山、瓮水沟,建成古仙湖国家湿地公园。
五、精心谋划项目。建设巴山国家公园,推进平镇岚旅游扶贫开发,关键要靠项目支撑。平镇岚三县应抢抓国家旅游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围绕巴山公园整体建设,联手策划一批“叫得响”、“质量高”、“能实施”、“效益好”的开放合作大项目,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打牢基础。平利将重点谋划“4个百亿项目”: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壮大茶叶、绞股蓝、富硒粮油、生态养殖、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谋划“百亿现代农业项目”;以建设工业集中区和招商引资为重点,壮大重晶石循环产业,谋划“百亿新型工业项目”;以经营美丽乡村为重点,围绕全域旅游建设“三线八景”,谋划“百亿生态旅游项目”;以交通建设为重点,构建互联互通体系,谋划“百亿基础设施项目”。
(作者系平利县人民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