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新的动员令。安康是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市、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未来五年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任务,最繁重最根本的是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复杂的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和全面实现脱贫,相辅相成、相互联系,是一个内在统一的奋斗目标。再经过五至十年的艰苦努力,展望“十四五”“十五五”发展未来,实现全市人民梦寐以求的美丽富裕新安康建设目标,把安康打造为秦巴明珠、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全国富硒产业高地。
一、当前安康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冲刺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不移走“以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发展思路,紧紧围绕“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凝聚“振奋精神、振兴安康”的强大力量,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开创了安康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1、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绿色、循环为方向的富硒产业、新型工业、循环经济快速成长,以“三区两园”和飞地经济为载体的园区经济初具规模效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初步测算,全市小康社会指数达到77.54%。在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五大监测指数中,有三项指数达到85%以上,其中资源环境为90.5%、人民生活为85.92%、文化建设为85.7%。
2、基础条件显著改善。西康、襄渝两条电气化铁路复线建成、阳安铁路复线即将竣工。西康、西汉、十天、安平四条高速公路境内连通8个县区、里程577公里,平镇、安岚两条高速正式开工建设。安康富强机场、境内二级公路、汉江航道整治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公路通车里程2.5万公里,居全省第二。电力、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增强,信息化率及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2.16%。区域交通枢纽和汉江上游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3、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7个,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和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5.95%和96.28%,十三年免费教育、学生营养餐和贫困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基本医疗能力大幅提升,社会养老、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加快。宣传、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汉水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彰显。文化建设、人民生活方面共16项小康监测指标,达到80%以上的13项,其中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卫生发展指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累计脱贫36.7万人次,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4、生态优势更加突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扎实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6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单位GDP能耗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环境质量指数93.9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全省第一,创建2个国家和6个省级生态示范县,天蓝水碧山绿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西北地区名列前茅。
5、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以全国改革发展试点市、全省农村改革试点市和恒口小城镇改革试点市为先导,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协调推进,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更加深入,民主法治建设切实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概括起来,经过多年的持续奋斗,安康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既为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更标志着安康已进入攻坚拔寨、追赶超越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
二、准确把握影响安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矛盾
丰衣足食一直是广大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我们党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小康”目标以来,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既取得了伟大的建设成就,又不断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规划设计了十三亿多中国人民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抓住机遇,更加蹄疾步稳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冷静分析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挑战,我市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差距在于以下四大方面。
第一,最突出的差距是经济欠发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届时,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17万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1.56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42066元,全国人民将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目前,全市人均GDP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仅为全国全省的57.8%、59.9%和63.6%、80.3 %。实现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必须大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长速度。在我市小康目标监测指标中,任务最重、压力最大、欠账最多的是发展不足,经济发展小康实现率为60.5%,人均GDP仅为40.9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仅为58.16%。同时,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186元,城乡居民收入与小康社会目标尚有41.84个百分点差距,需年均提高8.37个百分点才能在2020年实现小康目标。随着各项指标值越接近标准,完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对安康这样欠发达和工业化初中期阶段的贫困山区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为艰巨繁重的追赶超越任务。
第二,最艰巨的任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2015年,全市人均GDP仅为23353元(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与目标值≥57000元尚有33647元的差距。现行标准下有农村贫困人口58.17万人,贫困户19.39万户,贫困村1003个,贫困乡镇124个,十个县区都要实现脱贫摘帽,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原因复杂。能不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既是一场攻坚拔寨的硬仗,更是一个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还是实现小康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最明显的短板是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欠账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2015年公共交通服务指数为65.9%,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由2011年的362天降至287天,环境质量指数评价值由2011年的100%降至93.97%。
第四,最薄弱的环节是市民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匮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不高,社会风尚、文明程度和法治思想没有完全建立起来。2015年全市民主法制指数仅为58.51%,较2011年下降12.98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律师数0.68人,仅为评价值的29.57%。
三、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安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未来五年,在安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既是发展机遇最好的五年,也是困难挑战最大的五年,更是改革发展任务最重的五年。从机遇上看,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大西部开发力度,实施整体脱贫攻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给安康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同时,西渝高铁和安张常铁路启动建设,安岚、平镇高速全面建成,安康富强机场投入使用,加上信息、网络、电力等基础建设,将彻底改变安康内陆闭塞状况,使安康真正成为重要交通枢纽,以崭新姿态融入丝绸之路、长江两大经济带和西咸、江汉、成渝三大经济区。从困难挑战看,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两大任务,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和资金、人才、环境等市场要素制约同时存在,都考验着我们能不能走出一条以民生为本、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从改革发展任务来看,全市一切工作最根本的目标都要聚焦在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最艰巨的任务在于实现整体脱贫攻坚。综前所述,今后五年是安康“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五年,是全面脱贫攻坚、全面冲刺小康社会目标的五年,是打牢发展基础、迈向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五年。
经过“十三五”,展望安康发展未来,前景无限美好。力争到2030年,把安康打造为秦巴明珠、区域交通枢纽、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全国富硒产业高地,实现全市人民梦寐以求的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目标,进而为实现全面现代化而奋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放眼长远必须扎实抓好今后五年工作,实现宏大目标关键要下好“十三五”先手棋。从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角度讲,今后五年要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着力强产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全面小康,既是刚性目标要求,更要增长速度和产业发展来支撑。要坚持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信息社会化“四化”驱动,下功夫做大做强以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生态旅游六大生态循环产业,加快构建安康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要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把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以绿色低碳为路径,全面倡导生产方式绿色化,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培养壮大循环工业,支持推动生态友好型产业,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要以结构升级为关键,瞄准需求导向,促进产业由粗放走向优质发展,由低端向高端跃升,特别要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全方位渗透,加快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产业发展。
2、着力打硬仗。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更是一场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血战硬仗。要坚决落实中央确定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总体部署和政策措施,立下愚公志,拿出硬办法,同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扶贫,盯住目标,瞄准对象,定向施策,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的可持续性。要突出群众主体,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依靠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改造命运,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要采取综合施策,因地因户因人制宜,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路径、模式和措施,让贫困人口脱贫有路子、发展有产业、生活有保障。要打牢发展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基层社会治理和基层组织建设。
3、着力补短板。城镇化率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是当前小康社会建设的最大薄弱环节。要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做美做靓县城,做精做特集镇,做优做秀乡村。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住房、社保等社会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引进、转化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工程,力促全面开工建设西渝高铁和安张常铁路,全面建成安岚、平镇高速和安康机场,加速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网络设施,加强生态环境和防洪保安设施建设。
4、着力提素质。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提升职业教育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弘扬汉水文化,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卫生事业,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养结合护理产业发展,提高人民卫生健康素质。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强化法治教育,加快法治安康和诚信安康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