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606期/发展论谈/内容详情

让敢担当善作为成为安康的常态

作者:唐军发布时间:2016-12-24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省委建立的“三项机制”和市委出台的实施细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扎实”要求的最新举措,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制度成果。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关键要在学思践悟中解放思想,在尽责担当中有所作为,真正让敢担当善作为成为安康的常态,为实现追赶超越提供持续动力。

  一、追赶超越,靠项目支撑。安康正处在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关键期,抓项目、促增长始终是首要任务。政策项目靠要,招商项目靠引,意向项目靠跑。从国家宏观政策看,国家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大民生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市级以下的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主要靠专项建设基金和低成本金融政策资金。强化项目支撑,一方面要加强项目前期研究。从今年我市申报的六批专项建设基金情况看,突出问题是项目体量小、质量差、要件支撑不足、申报材料不全,这样很容易出现“有钱拿不到手”的状况。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要树立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对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大胆给予支持;项目业主要树立合作意识和共赢意识,加强战略合作,鼓励合并打捆,整合项目资源,提高申报质量;发展改革部门要树立前瞻意识和精准意识,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谋划项目,宁可让项目等资金,也不要让资金等项目。另一方面,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前期经费投入,精心谋划成长性强、影响深远、接替有序的民生项目和产业项目,努力做到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以此发挥国家专项资金在促投资、稳增长中的“四两拨千斤”作用。

  二、解放思想,不叶公好龙。思想引领行动,越是落后越要让思想放飞。去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了扩投资稳增长的具体措施。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激励政策执行效果不佳。一些县区和部门习惯于用旧观念和上级的“本本”,对待新常态下的改革发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导致谋划多年的项目无法落地,形成不了实际投资量。千好万好不能光看别人好,这不行那不行不能只说自己不行。“好”的要大胆借鉴,“坏”的要坚决摒弃。“叶公好龙”的作风必须坚决摒弃。要从领导干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以解放思想扫除障碍,以观念突围开辟空间,通过思想大解放推动安康大发展。

  三、尽责担当,需创新机制。省委建立的“三项机制”和市委出台的实施细则,为担当者撑了腰,给无为者亮了剑。我们要落实好三项机制,一方面在鼓励机制上褒奖。要健全完善激励敢于作为的选人用人机制。选拔重用那些在是非面前坚持真理、在矛盾面前担当负责、在问题面前有办法的人,才会让那些勇作为、敢担当的人迸发热情,让那些戳漏洞、不作为的人受到警醒。要健全完善鼓励干事创业的政策导向机制。比如,市政府出台的加快开放发展的意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各级在执行中该突破的要大胆突破,该优先的要重点倾斜,该出钱的要舍得割肉,只要用“真金白银”换来更快更好地发展,付出是值得的。另一方面,在纠错机制上宽容。“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的种种表现,实际上是没人撑腰、害怕出事、担当不起。干部在敢于作为中碰到了“钉子”、遇到了“小人”,这时还没有人为他们打气鼓劲,时间一长,自然会泄了气、蔫了劲、寒了心。要旗帜鲜明地保护担当者,大张旗鼓地鼓励干事者,建立和落实好允许失败、宽容犯错的“容错”机制,给敢于担当者、真正干事者一定的“试错权”。要在思想和理念上做到“三个区分开”:把敢于向歪风邪气“发火”与刚愎自用、高高在上的骄横作风区分开;把工作上的“高调”与追名逐利、捞取晋升的政治资本区分开;把凝成干事创业的“合力”与搞团团伙伙区分开。既用党的纪律约束干部,又用党的政策保护干部。这样,敢于作为就会成为安康干部的自觉追求,心口一致就会成为安康的品牌,激情干事就会成为安康的常态,美丽富裕新安康的蓝图就会美梦成真。

  (作者系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