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606期/对策建议/内容详情

浅议汉阴县域农村快递物流解决方案

作者:李祚文 张春发布时间:2016-12-24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汉阴川道区域交通相对便利,南北两山村村通尽管实现了全覆盖,但物流、快递业因资源支持匮乏、投入大收效微而致使其形成盲区死角,约四分之三的面积、三分之一的人口分布在这个区域之中,其中贫困人口对集中于此,物流快递业的双向流通格局的形成任重而道远,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破解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瓶颈难题。

  一、框架的组成

  县级物流快递分拨中心(以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基础、引导邮政物流及其他社会物流企业等市场主体建立县级物流快递分拨中心,负责进出境外货物的分拨交割)——镇级物流快递中转(以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基础、建立镇级物流快递中转站、集中处理下行到村、上行到县的货物)——村级物流快递为终端(以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为主题,承接下行到组、到户的货物的配送,上行外销外运货物的集并、包装、质检等),实行双向流动。

  二、资源的配置

  县级以邮政物流为主导、四通一达等社会快递为补充,建立一至两个县级物流快递分拨中心,并实现与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利益融合;镇级以各邮政支局为主导,尽可能吸收各社会快递的下行业务,在重点镇、邮政支局尚未覆盖的镇可由社会快递与邮政共同覆盖,也可以由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承接相应业务;村级以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为主体,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运力的合理利用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核心难题是运力成本问题,成本问题解决不了,其运行就难以为续。既要低成本,又要全覆盖,还要高效率,笔者以为其解决途径是:县到镇的运力以邮政物流为主、社会运力为辅,其余各镇由邮政与社会资源共同解决,但不得重复投入,避免运力过剩;镇到村的运力由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统筹、客运车辆(即班车)及乡邮员为补充,还可以因地制宜,发挥草根快递优势,一镇一策,统筹解决。经过探索实践,形成相对固定的物流快递格局,保持其运行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四、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物流快递业须依靠产业的发展为基础,产业的发展又必须有高效优质低廉的物流快递业作支撑,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因此,不可回避的几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是处理好利益分配的问题,合作共赢为基础。二是要建立运营管理的有效机制,整合不是胡拼乱奏,简单相加,各环节的运营都要在统一的管理制度约束下进行,由具有管理能力的主体负责实施。三是与电商产业为主的产业层面加强对接和合作,实现逐步的业务量的增长,以规模化获得成本降低目标下的利益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四是利用信息技术,避免无效运转和重复投入,提高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

  五、政府的积极参与

  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发展初期,政府的产业布局与规划、市场主体的引导与组织、平台打造和公共环节节点的建设等方面给与适当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发改局、经贸局、交通局、市场秩序管理局、各镇及电商办,都要发挥好职能参与的作用,做好管理与服务、引导与协调、参与与支持等相关工作。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破解,上述思路也许只是权宜之计,政府的引导所占权重较大,这是产业发展初期的必然。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进出货物的快速增加,物流快递业便如鱼得水,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汉阴县电子商务发展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