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互联网+”和“大数据”战略的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表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和市场潜力,衍生出迅速拉长的产业链和高速增长的产业规模。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挖掘农村潜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石泉县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探索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盘活了农村经济,拉动了农村消费,使电子商务成为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催化剂。
一、发展现状与成效
近年来,石泉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据统计,石泉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011年的不足千万元,在2015年突破5000万元,短短四年时间,交易额翻了五倍,预计2016年将达到1亿元。全县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发展至24家,个体网店100多家,手机微店1200多家,物流企业发展至18家,全县11个镇及部分重点村都设立了快递物流集散点,基本实现了物流配送全覆盖。电子商务已成为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解决“三农”问题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一是促进了农产品进城。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大量农产品进入网上交易,打破了传统销售方式的空间界限,让农民可以避开本地狭小的市场制约,走向更大的市场,掌握销售的主动权,这也倒逼了农产品品牌建设与资源整合。农产品有了市场,农民就可以规模化生产,这也破解了农民“地怎么种”、“种什么”等核心问题。二是拉动了工业品下乡。通过搭建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施线下体验,农民不用进城,直接在互联网交易平台或电商体验店就可刷单采购农用物资、生活必需品等更多商品,节约了采购成本,拉动了农村消费。
二、发展思路与做法
石泉在探索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中,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围绕“建设大平台、培育大企业、扶持大产业、统筹大项目、完善大配套、普及大电商”六大任务,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进一步打破本地企业及产品地域限制,拓展销售渠道,实施品牌创建,开拓销售市场;进一步发挥当地绿色、生态、环保、健康、宜居优势,把握发展主动权、增强市场竞争力,更大范围提高石泉知名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壮大新生业态,促消费、惠民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建设。组建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供销联社、经贸局、发改局、财政局、农林科技局、人社局、招商局、市场监管局、扶贫局、妇联、团县委、国税局、地税局以及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石泉县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了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合力抓好电子商务发展。建立了电子商务专家顾问团队,聘请了西安邮电学院教授、逛集网技术骨干等高技术人才,长期指导协助全县电商发展。建立健全了“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资金支持、物流配送、创业孵化”五大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2、超前规划,创新发展思路。编制印发了《石泉县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石泉县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电商创业暂行办法(试行)》等文件,出台了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已着手编制《石泉县电子商务五年发展规划》,目前规划初稿已评审。规划提出了“一园、三区、五基地、多点覆盖”的工作思路,确立了“1122551”的年度发展目标,即建设1个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引进1个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培育20个电商示范企业、发展20个农村“智慧超市”;在京东、淘宝、苏宁、1号店等各类电商平台开设50个C店、带动电商从业人员500人;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亿元。到2020年,努力将石泉打造为“秦巴水乡,石泉十美”的全国重要的旅游电子商务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电子商务中心、沿汉江流域“北京水源、秦巴水乡”的秦巴山区电子商务强县、全国秦巴山贫困片区重要的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示范中心和全国智能化生态休闲养老基地,电子商务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
3、搭建平台,完善服务体系。成功引进西安珍佰农和逛集网电商企业,并与之签订了“逛集网农村电商发展服务体系”战略框架协议。启动了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创建工作,将池河镇、后柳镇、云雾山镇、饶峰镇、熨斗镇列为第一批电子商务示范镇建设。建成了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5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20个村级电商服务示范点。公开发布了招募令,面向全社会招募基层电商服务站站长及入驻企业,全部实行“政府搭台、免费入驻、自主经营、跟踪服务”的运营模式,解决了入驻企业的后顾之忧,培育壮大了电商创业队伍。目前已经在全县11个镇及部分贫困村分别建设电商服务站,进一步健全了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推动了全县电子商务发展。
4、统一标准,打造特色品牌。石泉是农业大县,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首要目的就是要把当地特色农产品卖出去。但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经营模式由于生产规模小,品牌意识不强,产业聚集程度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根本无法进入大市场进行销售。引入农村电子商务后,开通了一条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实现了农户与客商、买家的互联互通,使农民掌握了销售的主动权,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市场问题,这也倒逼了产品品牌升级与资源整合。近年来,石泉县围绕富硒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先后打造了富硒粮油、富硒山珍、富硒腊肉、富硒土鸡、富硒水果等五大类富硒农产品;培育了黄花菜、黑花生、绿茶、大米、红薯等“五彩农业”;打造了“鬼谷子腊肉”、“丰标牛肉”、“玉蚕家纺”等多个知名品牌。为统一质量标准,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大了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为进入线上销售的农产品设置了“追溯码”,做到了“环境有认知、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5、创新模式,实施电商脱贫。石泉在实施电子商务脱贫工作中,以互联网为桥梁,以电子商务为纽带,探索了“互联网+X+贫困户”多种模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效果。一是“互联网+企业+贫困户”模式。企业与贫困户签订订单合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回收加工,通过O2O模式进行销售,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如博硒农业公司通过建立“互联网三产融合产业生态链”,实现三产融合。在第一产业上,通过“博硒农产品联合社+贫困户”,打造富硒桑果、富硒黑花生、富硒粮油、富硒杂粮、富硒山珍五大农产品基地;在第二产业上,通过更新加工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抓好产品认证、提高产品质量,真正让“产品”变为“商品”;第三产业上,通过商贸旅游、会员俱乐部、餐饮公司、产品加盟店等渠道,建立博硒O2O产业联盟,将石泉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市场。2016年,博硒农业公司通过“公司+贫困户”模式,在全县发展黑花生种植3060亩,并与贫困户签订黑花生订单收购合同,保底每市斤6元收购,实现贫困户增收近千万元。同时,博硒农业公司还与农户签订了油菜、水稻、粗杂粮等订单协议,全年发展订单农业5000多亩。二是“互联网+园区+贫困户”模式。园区流转贫困户土地,发展生态农业,所生产的产品进行线上线下销售,贫困户在获得土地流转费的同时,进入园区务工,成为产业工人,使园区和贫困户效益实现双赢。如池河嘉晟现代农业园区自2010年投入建设以来,建成设施蔬菜园区500余亩,组建了蔬菜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蔬菜种植5000多亩,带动农户1500户,累计实现产值1.3亿元。2016年,全县共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30个,实现年产值8.3亿元,园区辐射带动农民19820人,解决农民就业3062人。下一步,石泉将积极推行“互联网+党支部+贫困户”模式,以基层党支部为阵地,由支部党员带领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吸纳有文化、懂电商、会经营、善管理的有志青年加入基层党组织,带动农民发展电子商务,推销当地农产品,带动贫困户脱贫。
三、石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认识不足。一是部分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思想不统一,在经济全球化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不能及时转变观念,依然禁锢在传统经济模式的思维之下,存在电商部门热而其他部门冷的问题,造成一些工作推进缓慢。二是部分群众对电子商务积极性不高,不能及时转变经营发展理念,接受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的能力较弱,特别是农村中老年群体,仍习惯在实体店消费和集镇集贸市场销售农产品,对农产品在网上销售信心不足,持观望态度。
2、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多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缺乏会电脑、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加之大部分农村产业聚集程度低,不能为电子商务人才提供理想的发展空间,造成电商人才不愿回农村发展。
3、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石泉电子商务起步较晚、行业整体应用水平较低,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布局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缺少大企业的引领和大项目的集聚,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大部分产品未进行QS认证,无法获得市场准入资格。
4、农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由于大部分农产品都是散乱式生产,生产规模小,合作化程度低,种植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而一些生鲜农产品包装和保鲜技术要求高,成本大,很难将“产品”真正变成“商品”,为进行农产品线上交易带来困难。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在每个镇建设一个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在重点村建设电商示范站。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承担区域内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创业孵化、线上交易、线下体验等综合服务功能;村级电子商务示范站承担农产品销售、工业品代购代买等服务功能。在已引进的“逛集网”、“珍佰农”等电商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淘宝”、“京东”等大的电商平台,将石泉农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要在大力发展B2B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B2C、C2C、O2O等电商模式。
2、加大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一是邀请专业的电商培训机构,定期组织电商从业人员、企业负责人、园区业主、产业大户等开展电子商务专题讲座,提高业务水平。二是鼓励县内企业与市县职业技术院校以校企合作、定向委培等方式,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站设计等多层次电商人才。三是加强职业农民培育,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和农村电商经纪人,引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四是引进高素质电商人才,组建一支高端电商运营团队,指导全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3、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集镇、社区和移民搬迁安置小区为重点,以正在实施的政府购买有线数字电视综合网络服务项目为契机,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无线wifi建设,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发展电子商务提供网络支撑;积极在有条件的农村建设电子商务体验店,让农民在家门口现场体验电子商务的便捷高效,促进人人参与电商的发展氛围。
4、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规划建设集平台运营、商品展示、仓储加工、物流配送、产品包装、办公培训、商务洽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示范引领全县电子商务发展。在各镇建设电商物流仓储及配送中心,加快专业化物流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信誉良好、服务到位、便利快捷的快递物流企业和物流配送团队,为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物流保障。同时将镇村快递物流集散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镇一中心,一村一集中点,提高物流效率,节约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