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第三届安康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报告摘要
一、主要工作回顾
1、围绕中心建真言,提案质量整体提升
一是委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不断增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大量很有见地的提案。如《大力发展富硒产业》、《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等提案,立意高远、内容详实,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和全局性,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二是委员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作用更加凸显。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增加百姓福祉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反映最强烈的热难点问题入手,积极建言献策。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殡葬公益化改革》等提案,关乎民生、体现民意,解决了一批深得民心的实事。
三是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热情持续高涨。三届政协期间,共有229位委员提出提案,占委员总数的76.3%。共提出提案1829件,经审查立案1736件,提案数量显著增加。其中,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等以集体组织名义提出提案182件,委员提案1554件,较上届均有大幅增长。界别提案、平时提案逐渐受到委员重视。
四是提案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据“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建议”和“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标准,有124件提案被遴选为市级领导包抓提案,75件提案被列为政协专委会对口督办;《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关注避灾移民搬迁后续问题》等48件重点提案,分别由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牵头督办,占到了重点提案的三分之一以上。
2、突出重点抓关键,提案办理成效显著
一是进一步规范提案办理工作。研究起草了《提案公开办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提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提案办理协商实施办法》等制度,并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三办联合印发正式实施,积极争取将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市直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为提案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扎实开展提案办理协商活动。完善办前、办中、办后全程协商机制,积极搭建提案者、办理单位和政协组织共同参与的提案办理协商平台,通过各种提案办理协商活动增强提案办理实效。六年来,组织提案办理协商活动94次,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和197位政协委员及39家办理单位参与。
三是切实发挥重点提案示范引领作用。采取与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联合督办、主席督办、专门委员会督办、跟踪督办等形式,敦促办理单位认真办理,切实予以落实。重点提案所反映一些有价值的重要问题,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也带动了一般提案的办理。
四是提案工作与政协整体工作相互促进。坚持把提案工作同调研视察、社情民意反映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整体工作带动提案工作、以提案工作促进整体工作的良好局面。六年来,围绕委员反映比较集中的创新社会管理、生态安康建设、精准扶贫等内容,组织开展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及专题调研活动30多次,有力地推进了党政部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3、不断优化搞创新,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一是拓宽委员知情明政渠道。结合常委会、专委会和委员小组活动,邀请党政部门负责人通报市情、政情,组织委员列席市人代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了解我市重大工作决策和重点工作部署,积极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条件,让委员充分了解市情、民意,切实提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能力。
二是加大提案培训引导力度。为委员编发了学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加深委员对提案工作的理解。通过《致委员的一封信》,介绍全市工作重点,明确选题方向。重点抓好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界别和政协专门委员会的集体提案,专门组织召开座谈会交换意见,商定选题,打造精品提案。
三是开展提案评议争先活动。创新开展提案者和办理单位“双向”推荐评议活动,组织办理单位推荐优秀提案,组织委员民主评议办理单位,实现了“提”、“办”双方的良性互动。
四是搭建提案工作信息平台。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联动,建立完善“提案网络办理”系统,对市政府系统承办的提案全程跟踪、网上公开,提案办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加大提案宣传报道力度,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及市政府、政协网站,对提案工作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全社会了解提案、关注提案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体会
1、领导重视是关键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工作,大力支持提案工作机制创新。市委各常委、市政府各分管市长带头领办、批办重点提案,协调解决重要问题。市政府专题向政协常委会、全委会通报提案办理工作情况。市政协把提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席会议成员直接参与重要提案的调研和督办。各办理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积极主动办理提案。
2、提案质量是基础
提案质量直接影响着办理效果,直接体现了提案者履职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政协组织的声誉。要出“精品”提案,必须着眼全局,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重心;必须关乎民生,体现人民政协的人民性;必须深入调研,客观详实反映实际问题;必须认真思考,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
3、委员主体是核心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委员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提案工作,一方面取决于其自身的政治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政协组织要主动密切同委员的联系,增强同委员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使委员切实感到在政协组织中受到重视、尊重和关怀,从而增强作为委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对政协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自觉意识。
4、办理落实是根本
提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再好的提案不经过认真办理落实,就产生不了效益,既浪费了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影响了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因此,政协提案委员会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多做沟通情况、协调服务的工作,一以贯之地促进提案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
5、“三化”建设是保证
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是提案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客观要求。做好新时期政协提案工作,既要继承以往的传统方法,又要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创新,避免工作随意性,使提案工作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规范操作,符合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的标准,推动形成广泛参与、联合办理、协调高效的提案工作格局。
三、对新一届政协提案工作的建议
1、加强学习,增强提案工作责任
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全体政协委员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按照《政协章程》、中央及省、市加强政协提案工作的要求,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通过提案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协助党和政府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各办理单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重视提案办理工作,使提案工作在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2、狠抓关键,提高提案工作质量
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工作方针,切实提高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重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发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界别和政协专委会的集体优势,发挥委员专长,为“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提供智力支持。坚持和完善市级领导、专委会分工“包案”的工作机制,搭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提案办理协商平台,提高提案办理协商水平。进一步加强督办、检查和评议工作,努力打通办理落实“最后一公里”。
3、统筹兼顾,整合提案工作力量
要把提案工作同政协整体工作同步推进,把征集、办理提案与调研、视察、对口协商和各民主党派、各界别、各专委会、各委员小组活动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将调研视察成果转化为提案,组织开展“带案”调研,努力形成政协常委会议的协商建议。进一步密切同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完善提案者、办理单位和政协组织三方沟通协商机制,不断增强提案工作合力。
4、优化服务,激发提案工作活力
要及时通过编发学习资料、举办专题培训、组织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委员迅速了解提案基本知识、掌握提案基本技能。进一步加强政协公务信息新平台建设,完善政协提案“无纸化”管理系统,使提案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更广泛地接受委员和全社会的监督。总结经验,扩大宣传,促使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积极参与提案工作。进一步加强提案办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