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701期/研究探讨/内容详情

关于开展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旬阳县金寨镇总工会发布时间:2017-03-16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关于开展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践与探索

  旬阳县金寨镇有各类企业单位13家,均为个体私营企业,其中商业企业5家,工业企业6家,畜牧养殖企业1家,旅游服务企业1家,从业人员275人。当前,小微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在经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管理不规范,没有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廉价使用劳动力,职工的工资待遇低,且不能按月发放,经常拖欠职工工资;劳动权益分配机制无序,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企业管理不民主,职工合理的诉求得不到解决。镇总工会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工作切入点,积极开展区域性集体协商,签订区域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在全镇企业中初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惠双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协商过程

  1、推举协商代表。为了确保职企双方协商代表的代表性和广泛性,真正把能代表双方利益的代表推荐选举出来。在推荐过程中严把代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五个关口。金寨镇总工会实行“331”推举的办法,即:“三推三审一选举”的方法推举职企双方协商代表。“三推荐”确定协商代表初步候选人:由镇政府、企业、镇总工会召开三方会议共同协商确定全镇13家企业职企双方各确定正式协商代表名额10名,职企双方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名额,镇总工会将职企双方各10名协商代表名额分配通知到企业,实行企业党支部推荐、工会推荐、职工民主推荐协商确定代表初步候选人,职企双方代表候选人不得交叉推荐、不得交叉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不得交叉当选职企双方协商代表。工会主席、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作为初步候选人。全镇13家企业党支部、工会、职工共推荐职工方协商代表初步候选人38人,企业方协商代表初步候选人36人。实行“三方审查”确定协商代表正式候选人:职企双方协商代表正式候选人的确定,由镇政府、企业、镇总工会召开三方会议审查确定,按照二分之一至一倍以得推荐票多少为序差额确定职企双方协商代表正式候选人各20人。“一选举”就是实行差额选举协商会议正式代表:召开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选举职企双方协商代表10人,职企双方首席代表在双方代表工会主席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中各推举1名。随后镇总工会向全镇13家企业发出协商要约,正式启动镇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2、开展平等协商。一是确定协商议题。在充分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把劳动合同管理、区域最低工资标准、夏秋两季农忙假放假办法、加班工资计发作为协商议题。二是培训协商代表。组织职企双方代表学习研读国家有关开展企业集体协商的法律法规章规政策,熟悉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避免过激行为的发生。做好代表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博弈,为协商会议的顺利召开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召开协商会议。协商会议首先由职工方首席代表主持,双方代表围绕议题积极博弈。职工方代表根据自己亦工亦农的特点,既不离土,也不离乡,农忙时间回家抢收抢种要求企业应适当放农忙假,但工资低,家庭负担重,有时生产任务重加班是家常便饭,应按国家规定计算加班费,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同时要求企业规范管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使农民工的底线利益得到保障。企业方代表认为,职工方代表的意见基本符合企业用工的实际情况,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向工业化转变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客观实际。但自己的企业都是小厂、小作坊式的小微企业,面对着当前企业经营下滑压力大,成本高、利润小的状况,不能按照规模以上企业来对待,在当地已解决了这么多农民就地就业,已难能可贵。在镇总工会的协调下,最终达成落实《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夏秋两季大忙季节忙假为10天,按照高、中、低山分批分期错时回家忙收忙种,发放基本工资。区域内最低工资标准在政府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上浮8%,企业经济效益增长10%,职工工资同步增长2%。四是审议审查合同草案。由镇总工会协助起草《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草案)》,形成的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草案)提交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报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送县总工会备案并在各企业张榜公布。

  3、监督合同履行。镇总工会建立了工资集体合同监督考核机制,督促辖区企业及时签订或续签了工资集体合同,及时了解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履行中各企业好做法、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发动职工积极共同监督。

  二、协商效果

  1、统一规范劳资双方权益保障。统一规范了企业的行为,提高了职工的工资待遇,通过建立和推行区域性职代会制度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解决了单个非公企业在民主管理、权益保障和利益诉求等方面解决不好的问题。例如金杯石灰厂计划提高职工工资,搞好职工福利待遇,以此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又怕得罪其他企业,碍于没有统一规范,不敢解决和不能解决。张河火纸厂由于市场因素,原材料成本提高,销售市场疲弱,企业效益低迷,不愿解决职工的工资及福利提高问题,而在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签订了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以后全部得到了解决。

  2、构建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通过建立和推行区域性职代会制度及签订区域性工资集体集体合同,使职工群众以规范有序、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冲突,减少了职工信访以及与企业之间的矛盾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的签约率和履约率,使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稳定,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3、促进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建立行区域性职代会制度及签订区域性工资协商集体合同,有力地推动企业实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奖励措施和规章制度,实行多劳多得,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发奋工作,当年企业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如张河火纸厂年产值由上年度的110万元增长到160万元,金杯石灰厂年产值由上年度的80万元增长到120万元,使企业起死回生,焕发了生机。

  4、畅通了职工群众诉求渠道。在全镇开展区域性职工意见建议征集,扩大了征集范围,拓宽了意见建议反映的渠道,在征集的5条意见建议中,归纳为3条,立即交办,一是镇总工会立即筹建成立了镇法律援助(维权)机构,聘请了法律顾问和相关人员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共收到咨询57人(次),办理法律援助3件,追讨伤亡赔偿资金62万元。二是镇总工会促成金杯石灰厂、张河火纸厂与工会组织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发出《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倡议书》,作出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确保职工收入稳定增长,实行不裁员承诺活动,两企业在不减员的情况下新增加工作岗位28个。三是突出抓好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和本镇实际,每年组织举办建筑、畜牧养殖、烤烟种植、烹饪、电器维修等专业技术培训12期,参加培训人数达1260人次,提高了农民工的技术水平,增加了就业安置的渠道,维护了区域内的社会稳定。

  三、协商启示

  1、党政重视支持是关键。我们始终坚持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做好工会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向镇党委领导汇报工会工作,镇党委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筹备开展区域性职代会及推行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的有关工作及相关事项,镇政府拨付专项经费,安排人力做好相关筹备工作,镇党委书记和分管领导多次过问检查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展情况,听取汇报,提出具体要求和制定落实措施,帮助解决区域内企业单位的关系协调等问题,为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

  2、上级工会指导是保障。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市、县总工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县总工会领导和县总工会工作组派指导员亲临现场业务指导、检查和督查,从而,确保了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工会自身努力是基础。在经济新常态下,工会组织主动作为适应新常态,工会工作人员增强“三性”(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除“四化”(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镇总工会一班人,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牺牲休息时间,克服各种困难,深入企业广泛宣传集体协商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融会贯通运用集体协商工作理论,操作规范。耐心细致地做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广大职工广泛参与。协调劳资双方关系,为促进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的顺利签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