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701期/脱贫攻坚/内容详情

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 创新秦巴山区旅游脱贫模式

作者:吕宣强发布时间:2017-03-16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 创新秦巴山区旅游脱贫模式

  ——宁陕县旅游带动脱贫攻坚的创新做法

  宁陕县是中央办公厅的扶贫联系县、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陕西省确定的旅游扶贫试点县,列入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的核心战区。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我县按照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栗战书在宁陕调研时提出的“宁陕要以全域旅游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在旅游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方面创出全国示范样板”的要求,依据《宁陕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了《旅游脱贫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探索脱贫路径,坚持政策驱动,扎实推进全县旅游扶贫工程,探索出了一条彰显特色资源优势、实施旅游扶贫的特色之路。

  一、明确总体目标,探索旅游带动脱贫攻坚路径。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断穷根”的思路,制

  定了旅游带动脱贫攻坚的三年目标。围绕重点景区提升建设带动脱贫攻坚。2016年实现226户贫困户、678名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实现188户贫困户、564名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实现124户贫困户、372名贫困人口脱贫。

  依据旅游带动脱贫攻坚的三年目标,我们积极探索旅游带动脱贫攻坚的路径。一是建设核心景区带动就业脱贫。积极推进筒车湾国家4A级休闲景区、上坝河省级旅游度假区、秦岭峡谷乐园景区、悠然山高山湿地景区、秦岭朝阳沟景区重点景区建设,打造精品景区景点,形成核心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各重点景区积极承担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实践,在劳务用工、农副产品收购方面向景区周边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带动贫困户增收,全县景区务工就业800人以上,其中贫困人口就业占比达到20%以上,切实解决了贫困户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保护了贫困群众的利益。各重点景区建立贫困人口务工登记台账和贫困群众农副产品购买台账,做到了旅游扶贫底子清,统计数据准确可靠。二是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创业脱贫。通过核心景区建设,带动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加快了筒车湾镇七里村、城关镇青龙垭村两个村旅游脱贫试点,积极推进城关镇月河村、筒车湾镇海棠园村、筒车湾镇桅杆坝村、皇冠镇兴隆村、广货街镇元潭村、新场镇花石村、太山庙镇太山村7个国家旅游扶贫村建设,加快了长安河、东河沿线、汶水河沿线、旬河沿线4条乡村游示范带建设,培养和扶持100户农家乐、乡村酒店,使全县农家乐达到380户,解决农村人口就业2000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300人。三是通过资源入股、投工投劳等运作模式带动创收脱贫。认真总结推广旅游脱贫模式,在辖区内其它贫困村进行选择性地推广,发挥旅游扶贫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了贫困人口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参与程度,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了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四是大力开发和发展旅游商品带动造血脱贫。充分挖掘我县特有的农家饮食文化和手工技艺,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竹木、地矿等资源,采用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发展旅游食品和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商品企业和品牌,促进农副产品增产扩销,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整合宁陕食用菌、山珍、五味子酒、猕猴桃酒、蜂蜜、腊肉、豆腐干等特色旅游食品,统一对外宣传推广和销售。积极开辟旅游商品电子商务,建立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完善网购、电子结算等服务功能,推动贫困村农产品进城。

  二、坚持政策驱动,增强旅游脱贫的实效。

  一是用地保障政策。积极盘活存量土地,用以支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对于纳入我县重点项目盘子的旅游项目,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优先予以保障。在承包农户自愿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可以依法有偿流转使用农用地。鼓励支持经营业主依法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进行乡村旅游开发。二是金融信贷政策。鼓励经营业主通过银行贷款建设农家乐、乡村酒店、家庭旅馆。对评定后的二星级以上农家乐、乡村酒店、家庭旅馆,给予一定的扶持。三是对口帮扶政策。凡2015年后新评为且享受政府奖补的国家3A级以上景区、享受年度“一县一业”扶持的旅游项目、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和重点扶持的旅游产品生产加工等企业,安排吸纳贫困人员的就业比例不得低于企业总员工的20%。四是奖励支持政策。第一,加大对参与脱贫攻坚的景区支持力度。对于吸收贫困人口务工就业不低于景区当年员工总数20%以上,建有贫困人口就业登记台账的景区,我县在陕南循环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阵地建设和“一县一业”奖补资金、用地保障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第二,加大对参与脱贫攻坚的农家乐、乡村酒店、家庭旅馆的支持力度。对具有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贫困村继续执行农家乐、乡村酒店、家庭旅馆星级评定标准和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同时享受脱贫贷款政策,新办、改造特色农家乐、乡村酒店、家庭旅馆,重点向旅游扶贫重点村倾斜。对于农家乐、乡村酒店、家庭旅馆长期吸纳贫困人口务工就业不少于1人并评定为二星级以上的或当年购买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累计超过1万元的,在评定星级等次的基础上提高一个星级等次,兑现奖补资金或发放贴息贷款。第三,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与特色品牌建设。对开发具有宁陕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绿色食品等,并在县城及重点旅游集镇、景区景点建立销售网点的企业和个人,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并优先安排贫困户人员就业的,对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取得国家无公害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地理标志认证、出口认证等的,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名优旅游商品称号的,县政府分别给予奖励扶持。第四,积极引导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对县内外投资开办娱乐厅、酒吧、茶庄等文化娱乐性经营实体总投资50万元以上当年投资建成运营并优先安排贫困户人员就业的,县政府给予奖励扶持。第五,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去年,在中办、国家旅游局的重视支持下,我县先后选送34名人员到北戴河学习,到北京周边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发展。第六,实施分类奖励补助政策。农家乐、乡村酒店、家庭旅馆奖补扶持以全县贫困村为主,适当向非贫困村倾斜,参照去年农家乐(乡村酒店、家庭旅馆)星级评定标准确定奖补。对积极参与旅游脱贫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旅游景区、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文化娱乐业等经营实体,我县给予分类奖补。

  三、彰显特色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脱贫模式。

  通过一年多脱贫攻坚的实践,我们在旅游带动脱贫攻坚方面形成了四种特色模式。一是秦岭开发的“蒿沟模式”。广货街镇蒿沟村以乡村旅游为引领,大力发展沟域旅游经济,带动了山林经济和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全村发展农家乐(宾馆)96户、个体运输业57户、冷水鱼养殖21户,涌现出了一批标准圈舍养殖、林下养殖、核桃板栗种植大户,带动了当地的白灵菇、杏苞菇、鸡腿菇等食用菌产业,直接、间接带动就业创业200余人,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从2008年的2300元增至2016年的21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二是社区性开发的“皇冠模式”。采取市场化运作,依托企业实施社区性开发,带动群众致富。西安海荣集团、云南城投集团合资打造皇冠健康小镇,在特色小镇和朝阳沟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按照镇区同步开发的理念,在集镇区位好、商业价值高的新区为迁户新建框架式安置社区,每户一栋房屋,一层商业店铺,二楼生活用房,在企业用工上优先使用当地群众,引导搬迁群众发展农家乐及三产服务业,从一产转移到三产,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华丽转身,全村32户123人通过景区建设搬迁实现脱贫。三是协会+农户的“元潭模式”。元潭村毗邻秦岭峡谷乐园景区,依托黄波菌业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袋料食用菌产业,发展会员110户,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协会统一加工销售,主营的鲜香菇、干香菇销往西安、咸阳等周边市场,为来宁游客提供特色旅游商品,有效地解决了菇农的生产销路问题,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四是股份制开发的“漫沟模式”。农户以山林资源、投资入股,按股分红,带动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广货街镇漫沟天成渔业专业合作社有会员108户,其中贫困户56户,开发的宁陕漫沟生态观光园,年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00万元。该合作社已入选为全国61个“协会+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之一。

  (作者系宁陕县文广旅游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