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701期/调查报告/内容详情

关于旬阳县开展道德评议社 会治理的做法与成效

作者:孙长学 李建军发布时间:2017-03-16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关于旬阳县开展道德评议社 会治理的做法与成效

  旬阳县针对农村出现的攀比奢侈风、失信不孝风、自私缠闹风、迷信恶搞风等陈规陋习,通过“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推动了农村移风易俗,实现了法治、德治与村民自治的融合互补,切实可行、朴实管用、务实有效。在2016年10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陕西省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上,得到了与会同志的充分肯定和赞赏。具体做法是:

  严格四个步骤,规范评议程序

  首先,群众说事,广开言路定话题。在每季度一次的道德评议前,评议委员会成员深入农户走访了解,提出在移风易俗方面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摆出本村不道德的突出问题;指出需要解决的歪风邪气;梳理出在推进脱贫攻坚等工作中需要评议的具体问题,形成评议主题。其次,乡贤论理,激浊扬清辨是非。评议会上,被评议对象先行陈述,谈认识,说想法。对正面典型,评论其先进事迹和道德品质;对后进典型和突出问题,通过论理释法、说教劝导,并对处理意见进行表决,形成决议。第三,榜上亮德,见贤思齐树典型。对评议出的先进典型,通过“善行义举榜”发榜公布,利用网站、电视等媒介宣传。对评议出的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载明后进事实,予以曝光,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县电视台开办“讲理说法”栏目,剖析典型案例,警醒教育群众。第四,劝教帮教,润物无声促整改。对后进典型,采取“一人一案、一事一策”办法,制定帮教方案,落实责任人,通过谈心说教、思想疏导、解决困难等方式,帮助其改掉恶习。

  把握四个关键,确保活动成效

  首先,必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镇村党组织掌握“火候”,以劝教为主,避免形成恶意人身攻击,激化矛盾酿成事件。其次,必须把道德评议自治办法列进村规民约。修订接地气、能管用的《村规民约》,将“说论亮”道德评议作为重要内容;由群众推选老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等德高望重、处事公道的“乡贤名望”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主持本村道德评议工作。第三,必须把德治、法治、自治相融合。特别是对后进典型,要坚持说服帮教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对屡教不改、对法制置若罔闻的,要用法治手段予以打击,形成强力震慑。第四,必须践行群众路线。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让群众自己说自己的事、评自己的理,使广大群众自我警醒,见贤思齐。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道德评议1228场次,评议出先进典型1646人次、后进典型1237人(件)次,设立“善行义举榜”和“曝光台”316处,帮助转化后进群众1124人,净化了社会风气。

  达到四个效果,推进移民易俗

  通过“说论亮”道德评议,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说事评理、扬善抑恶。首先,强化了自我教育,变“我来管”为“我们来管”,让群众说自己的事,评自己的理,解决自己的问题,监督自己的言行,时时刻刻警醒自己,达到自治的目的。其次,扭转了社会风气,有效遏制了红白喜事大肆操办、不良人情、盲目攀比、打牌赌博、迷信恶搞等陈规陋习和歪风邪气,引导广大群众辨善恶、分美丑、知廉耻。第三,优化了发展环境,化解了陋习顽疾,还理顺了群众情绪,评出了干事创业的活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第四,提升了治理能力,今年以来,通过道德评议成功化解缠访问题90余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信访总量下降16%,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8%,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旬阳县以“说论亮”道德评议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了移风易俗,夯实了基层基础,重塑了社会公序良俗,成为该县“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系统集成的重要抓手,是一项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基层治理经验。

  (作者单位:旬阳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