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田 虹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快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汉滨是一个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重大意义。
一、汉滨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汉滨区截止2016年9月,60岁以上老年人13.8万人(“空巢”留守老人4.3万余人),其中:城市老年人5.3万人,农村老人8.5万余人,占全市老年人口33%;全区失能老人3900人,占老年人口2.8%;半失能老人9000人,占老年人口6.5%。近年来,针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我区将健康生态养老工作的发展纳入全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区情确定了优先发展农村养老设施,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机构托老等为老服务模式。尽管近年来汉滨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所发展,但由于全区经济发展总体比较滞后,历史欠账较多,属于“未富先老”地区,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社会养老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老服务体制机制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不相适应。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由于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建立养老服务体系重视不够,没有将此项工作真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发展思路不够清晰,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出现“多龙治水”的局面,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尽管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加快养老服务业的相关政策,但政策内容比较笼统,原则性较强,执行起来存在着一定难度。三是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目前养老服务事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行体制不够健全,如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有力的行业监管机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不够完善、经费投入不够规范、质量评估体系正在建立之中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2、传统的养老观念与新型养老方式不相适应。一方面,由于受“养儿防老”、“床前尽孝”等传统观念的束缚,造成大部分老年人对入住养老机构仍有思想顾虑。加之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老年人收入普遍不高,特别是有条件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更少,使得养老机构运营普遍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现有养老机构没有资金和能力宣传自己,各养老机构之间、养老机构与有入住意愿老人之间信息不畅,导致大部分养老机构被动地等待老人入住,无法积极地去开拓市场,导致养老机构入住率普遍较低。
3、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与社会化养老需求不相适应。从床位数量来看,目前全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集中收养床位数仅占全区老年人口总数的1.5%,与国际一般集中收养人数占5-7%的比例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发展布局来看,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养老机构布局不够平衡,部分地方养老机构出现“一床难求”现象,但少数农村敬老院的床位利用率不高,甚至出现空置现象。从投资主体来看,大多数养老机构以公办为主,主要是保障农村五保户的敬老院和城市“三无”人员的社会福利院,而据调查,全区约有12%的城市老年人有自愿出资入住社会养老机构的潜在需求,但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社会力量不愿投资兴办养老服务业,导致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严重滞后。从服务质量来看,由于财力投入不够,目前的养老机构硬件设施普遍不高,服务形式相对单一,老服务内容和产品种类不多,服务总体质量不高,特别是社区居家养老仍处于起步阶毁,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
4、养老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与养老服务专业化要求不相适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技能和生活能力的不断退化,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生活自理程度越来越低,对长期照料和康复护理等方面服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需要由专业化的养老机构和服务人员来承担。但目前由于受传统世俗观念影响,很多人认为服侍老人是又脏又累、低人一等的工作,职业吸引力不强,多数是临时招聘的人员,未经过专门培训,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照料,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特别是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的专业护理人员寥寥无几,影响到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5、现实情况与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化的要求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区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养老家庭化现象。降低了养老服务的效率,提高了养老成本,也使养老服务缺乏专业化服务,降低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二是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不足。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是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而汉滨区现在还没有出现有影响的、高端的提供养老服务的民营机构。由于缺乏这种能让子女放心的机构,反过来又使养老家庭化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改变。三是商业化养老业务发展滞后。由于经济基础差,人均收入低及观念的影响,目前购买各种养老保险的人数较少。减少了养老基金的积累,不利于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发展。
二、加快汉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1、坚持多元发展,拓展服务领域。随着老年人经济能力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老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要根据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不同情况,积极建立以政府主导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养老服务网络,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途径,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产业化,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一是以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为重点,加强保障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设一批布局相对合理、设施比较完善的区级中心敬老院、区域敬老院、乡镇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光荣院等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为城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的老年人和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养老服务。二是大力促进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积极应对社会养老的旺盛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一批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康复的老年公寓、托老所和养老院,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等代养服务设施,提供有偿代养服务,为那些难尽供养之责的子女们代行养老。三是利用汉滨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加强休闲疗养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档次较高、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优良的休闲疗养型养老服务机构,吸引异地大中城市老年人来汉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疗养康复和“候鸟”式养老。
2、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思路。据有关资料分析,汉滨区老年人口数量在今后60年间会一直呈上升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家庭结构呈现小型化趋势,独居老人数量也将越来越多,老年人长期生活照料、精神抚慰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区委、区政府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目前,养老事业发展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养老问题成为了代表和委员们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我省也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问题,结合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相继建成了一批养老服务机构。汉滨作为欠发达地区,面对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抓住国家加快民生事业投入的有利机遇,努力创新体制机制,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探索出一条符合汉滨实际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以造福广大老年群体。
3、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是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因此,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政府的职责和任务。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党政主导、老龄工作机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典型引导和重点示范与全力推进相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体制。各级发改、财政、组织人事、老干部门,尤其是老龄委和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职能,做好规划部署,落实相关法规政策,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形成举全区之力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4、健全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由于养老服务业是一项带有公共性、公益性和微利性的产业。因此,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显得尤为必要。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政策引导、信贷支持、税收优惠和市场监管等。要建立发展养老服务业正常经费投入机制,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加大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各级发改、国土、财政、民政、市政、工商、税务、卫生等职能部门要在土地划拨、信贷政策、税收减免、争取捐赠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和支持帮助。市县区发行的福利彩票公益金要按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养老服务机构要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根据当地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确定适当的收费标准,使广大老年人能够住得起、留得下、养得好。
5、完善发展规划,健全服务体系。要结合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准入制度。围绕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的目标,加强以社区为重点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敬老院为重点的农村保障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以代养型老年公寓为重点的城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以康复院、疗养院为重点的休闲疗养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域乡发展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6、突出发展重点,推进居家养老。据调查,目前,居家养老是最符合汉滨区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为广大城乡老年人所接受的养老方式。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今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依托城乡社区,搭建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老年人个人信息和居家养老需求信息库,设立阅览室、健身房、日托室、聊天室、电教室、棋牌室、餐厅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组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洗衣、做饭、保洁、购物、聊天、护理及心理咨询等服务。要充分发挥社区老年人协会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把社区老年人协会中那些低龄、健康的老年人组织起来,与社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上门理发、生活照料、精神陪护、纠纷调处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服务能力。
7、转变养老观念,繁荣老龄产业。随着汉滨区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年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扩大。要根据老年人的消费水平,适时出台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老龄产业发展。要引导老年用品生产企业认真搞好市场调研,摸清老年人口规模、结构、收入水平、特殊消费需求及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研制开发适合老年人需要的食品、药品、保健品、辅助设备以及服饰、护肤品等生活日用品,满足广大老年人的营养膳食、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需求。要引导老年人树立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观念,增强老年人的消费防范意识,促进老龄产业市场繁荣和发展。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要摒弃“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善于开展包装、宣传和推介活动,增强养老服务机构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广大老年人幸福安度晚年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8、规范行业标准,提升服务水平。要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立完善养老服务机构评估体系,加强对养老机构设施环境、服务质量、管理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检查和指导,推进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及管理规范化。要把养老服务教肓培训融入社会大教育之中,通过院校培养、在职培训等多种途径,对居家养老和护理院服务人员开展家政服务、疾病预防、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专业技能培训。要认真实施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加强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吸纳与培养,逐步推行专业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合理的薪资增长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地位,使养老服务行业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安康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