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探索推行基层党组织“六化”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周瑞玲
近两年来,石泉县委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探索实践创新,构建起了以“支部书记职业化、党员管理精准化、纪律监督严密化、组织生活规范化、作用发挥制度化、基础保障长效化”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六化”建设长效机制,拓展了基层组织建设新路径,提升了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先后有30余条典型经验、特色做法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内部参考》、中组部《党建研究参考资料》、《陕西日报》、《安康日报》等高端刊物和主流媒体刊发。
一、主要做法
坚持对症施策破难题,统筹整建出实招,围绕强基固本打出“组合拳”,全方位、系统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1. 全面推行支部书记职业化。针对村党支部书记能力不强的问题,坚持把职业化作为治本之策,紧扣“能力专业化、岗位职业化、待遇工薪化、管理规范化”,出台《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暂行办法》,旗帜鲜明地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政治素质强、工作能力强、团结协作强“三化三强”选任标准,以选优、训强、严管、重激为抓手,配套系列制度,不断优化队伍结构,着力提升支部书记能力素质,有效破解了支部书记“不能为”“不会为”“不勤为”“不愿为”的问题,引导和规范了村党支部书记
务“本业”、抓“主业”,促使他们由“家业”为主向“村业”为主转变。
2. 全面推行党员管理精准化。针对党员管理不精细的问题,出台《党员精准化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实际,将党员划分为在职党员、骨干党员、年老党员、困难党员、流动党员五种类型,并分类建立了五类党员的合格党员评判标准,确保评有标准,做有方向。此举切中了基层党员层次水平参差不齐的构成特点,让党员们能够跳起来摘桃子,从而避免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党员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 全面推行纪律监督严密化。针对纪律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出台《镇纪委指导村(居)民监督委员会开展监督工作暂行办法》《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办法》和《村(社区)干部受纪律处分与绩效补贴挂钩办法》,创新推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制度,探索建立惩防村干部贪腐机制,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形成有效震慑,努力营造不敢违、不愿违、不想违的良好氛围。
4. 全面推行组织生活规范化。针对组织生活不规范不正常的问题,出台《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的指导意见》,统一编写《基层党组织“六化”建设工作手册》,指导基层党组织规范“三会一课”、“五步三公开”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把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纳入县委督导组巡回督查、包抓县级领导不定期抽查、县委组织部定期检查“三线”督查,聚焦问题、专项通报、限期整改,推动组织生活由“宽松软”向“严紧硬”转变。
5. 全面推行作用发挥制度化。针对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出台《全面深入推行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六项制度”的实施意见》,推行县镇书记民情“三本账”、干部包联、民事代办、信访包案、实事暖民和民意调查六项制度;健全完善村级组织“五步三公开”工作法,做到关系村级发展的大计由群众“拍板”,涉及群众利益的大事由群众“定夺”。全面推行“支部+X+贫困户”模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与农业园区、龙头企业、旅游景区等市场经营主体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
6. 全面推行基础保障长效化。针对党建保障不到位的问题,出台《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若干规定》,按照“一个开放式党群服务厅、一个多功能党群活动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矛盾纠纷调解室、一个室外活动广场”的基本布局,倾力打造农村党群服务中心86个,高标准建成县非公企业党群服务中心,率先建成全市首个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实行党务、政务、事务一体化办公、一条龙服务,方便党员群众办事。把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第一书记”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县财政保障范畴,并建立村干部补贴正常增长机制,提高离任村干部养老补贴标准,多措并举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二、主要成效
实践证明,我县推行的基层党组织“六化”建设,汇集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意愿和智慧,涵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方面面,契合了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管党治党普遍规律,有利于破解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顽症痼疾,有利于促进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更好地服务发展和服务群众,有利于合力推进“三宜”石泉建设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1. 支部书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一是全县140名村党支部书记均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学文化程度7人,整体文化层次和综合素质得到了“质”的提升。二是在“任务清单化、管理规范化、考核奖惩严格化”三化倒逼和物质、精神的双重激励下,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得到充分释放,实现了由“家业”为主向“村业”为主、由“抓经济”为主向“抓党务”为主的转变。三是采取集中轮训、以考促学等方式,强化村党支部书记的专业培训,全县支部书记从事党务工作的整体能力明显增强。
2.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通过全面推行“六化”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执行力和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得到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有效发挥,促进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一系列大项目、大产业相继建成,重大惠民举措落地见效,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不断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3. 广大党员作用得到有效激发。一是通过精确分类、精准施策、精细管理,有效激发了党员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彰显。目前全县有200余名党员带头兴办龙头企业20个、组建专业合作社98个、发展家庭农场100个,带动1000余名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立足农村党员现状,结合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把优秀的实用人才吸纳进了党员队伍,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较强的凝聚力。
4.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六化”建设的推行,有力的推动了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全面过硬,聚合了强大的发展力量。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处于全市第一方阵,连续四年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20多项创新经验被中省市认可并推广,荣获国家和省市荣誉70余项,打造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能叫响的石泉模式和示范样本,特别是2016年全县有17个贫困村、3542户贫困户、1023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获得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考核第一名,并被省委表彰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
三、几点启示
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六化”建设,是石泉县委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六大机制中强基固本的核心内容,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是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益尝试。实践给予我们几点重要启示:
1. 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六化”建设是强基固本的必由之路。石泉县委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破解当前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阵地建设不规范、党员管理不精细、纪律监督不严密、组织生活不规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基础保障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全面推行基层组织“六化”建设,确保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强化了党的执政根基。
2. 始终坚持以人为切入点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要素。解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在抓住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这个核心,要义在提升素质、增强本领、改进作风。石泉县在推行“六化”中紧紧抓住人这个要素,量身打造的“党支部书记职业化”和“党员管理精准化”,鲜明地体现了提高人、约束人、激励人的功能导向,有效解决了人这个核心要素,激发了基层组织活力。
3. 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推手是持续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持久动力。制定一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度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治本之策,石泉县一针见血地找准了当前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广泛调研论证,精心系统谋划,推出了关于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六化”建设的一系列管当前、谋长远的制度,为持续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动力。
(作者系中共石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